一两等于多少克换算 1两等于多少克?


第七单元第2课时:克的认识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千克与克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 。小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量包括:几何中的测量、生活中的度量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通过一系列活动积累了千克质量观念的经验 。

  1. 教材分析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质量单位“克”的接触较少,所以在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时,教材强调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掂一掂、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在做中去体会 。任何量的量化都基于一定的标准,量的大小实际上是含有几个标准量 。学生对于标准量的建立应该具体、可感,这样才有利于将要测量的量与熟悉的生活中的标准量建立对应关系,并以此为参照,在比较中有效估测物体轻重的量的实际大小 。
鼓励学生建立心中的“秤”:寻找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标准量,让各种标准的“秤”深深扎根在学生心底 。积累用熟悉的物体质量作为参照估测未知物体质量的经验,而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
  1. 学生分析
【一两等于多少克换算 1两等于多少克?】1.学生已具备的基础:
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建立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认识了常用质量单位“千克” 。
2.学生欠缺的方面:
质量是1克的物体在生活中很少见到,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积累较少 。学生欠缺根据所测物体的特点合理择“秤”的能力,无法比较接近地估计物体的质量 。
二、学习目标
1.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千克和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
2.经历“观察——比较——推理”的过程,逐步体会1克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 。
3.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问题——“克”从生活来
1.回顾旧知
首先,咱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内容吧 。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质量单位“千克” 。
预设1:小红称量出自己的体重是36千克 。
预设2:小东称量出六根黄瓜的质量是1千克 。
预设3:小刚称量出一箱抽纸的质量是4千克 。
2.小刚称量出一箱抽纸重4千克,屏幕前的同学们有什么好奇的问题吗?
问题1:一包这样的抽纸有多重呢?
问题2:一张这样规格的纸又有多重呢?
屏幕前的同学们也想知道它们的质量吗?咱们一起用秤称一称吧!
3.提出问题
问题1:一包抽纸的质量不到1千克,具体多重呢?
问题2:一张纸放在秤上,弹簧秤的指针几乎没动呀!难道它没有质量吗?
4.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预设1:换个小点的秤 。
预设2:需要换成用“克”做单位的秤 。
小结:其实表示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克”做单位 。“克”用字母“g”表示 。
5.介绍天平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先在左边盘内放进一枚2分硬币,看看有什么变化,再拿一个1g砝码放入右盘中,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没错,指针几乎指向标尺的中间了,说明天平两边基本平衡 。所以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g 。
(二)心中有秤,建立标准——“克”从体验来
Ⅰ建立“1克秤”的表象
1.同学们现在你能说说“1克有多重”吗?
预设:1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 。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呢?
3.活动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