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嫦娥四號生物實驗:用兩年選物種 曾考慮搭載烏龜( 七 )

  大工程更要出細活 。 實驗科普團隊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 。 在載荷生物的采光方案上 , 謝更新說:“當時在載荷上有兩種方案 , 一種是使用白熾燈光 , 這種技術已經很成熟了;第二種是采用自然光 , 但是沒有現成的方案 。 我們考慮到這次載荷不僅僅只是想做一個太空生物研究而已 。 最重要的是向大眾普及生物學知識 , 比如說在月面的光合作用 。 所以在載荷上 , 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采用了特殊的裝置 , 以達到使用月面太陽自然光的目的 , 雖然難度大大增加 , 但意義更大 。 ”

  ④豐富成果與國際社會共享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是人類第一次 , 沒有詳細歷史數據可參考 , 也無經驗可借鑒 。 對于實驗載荷來說也是如此 , 團隊只能對月背環境進行分析預測 , 難免有誤差 。 為盡可能適應軟著陸后月背地面溫度 , 實驗團隊選擇了耐低溫的和耐高溫的6類生物 。 此舉被證明是非常有遠見的 。 傳回的數據顯示 , 軟著陸時 , 載荷內溫度達30多攝氏度 , 而此前預測的溫度是20攝氏度 。 喜溫耐熱的棉花種子順利完成了高溫下發芽生長的過程 , 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芽”的桂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