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嫦娥四號生物實驗:用兩年選物種 曾考慮搭載烏龜( 六 )

  實驗科普團隊最終確定圍繞三大目標進行物種選擇 。 一是具有生物實驗意義 , 二是達到科普知識的目的 , 三是向世界展示中國重大工程技術能力和水平 。 最終入選的是“棉花種子、油菜種子、擬南芥種子、馬鈴薯、酵母和果蠅卵” 。

  ③多方面多學科通力合作

  嫦娥四號生物科普實驗載荷匯聚了眾多部門科研人員的智慧 , 參與其中的 , 除了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實驗團隊、重慶大學的相關人員之外 , 還包括來自湖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高校團隊和企業團隊 , 領域涉及機械、控制、環境、生物、光學、能源等 。

  “生物科普實驗不僅是項研究 , 而且是工程項目 。 要實現工程化 , 必須要凝聚幾個核心團隊 。 ”謝更新教授表示 。 各專業團隊分工合作 , 做好自己承擔的工作 。 例如 , 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的航天513所 , 在實驗載荷的整機工程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 該所負責控制分系統中控制電路硬件研制、軟件編程、整機裝配及焊裝、熱控實施和部分環境試驗 。 接到任務后 , 513所迅速整合所內外資源 , 組織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 , 開展產品研制 。 這也是該所繼神舟九號之后再一次在太空生物實驗領域的重要實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