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粗放发展到绿色智能 。 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的引领和创新 , 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 ,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 , 均要求我国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 新时代决定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也在发生变化 , 数据、碳排放、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等高级生产要素和强大国内市场在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实现新市场新模式和新增长点扩张、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
明确机制优化目标
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 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点 。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 既要充分尊重工业经济运行规律 , 也要把握工业高质量发展逻辑变化 , 夯实工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 对此 , 《实施方案》着眼长远和未来 , 立足“建制度、明标准、扩需求、促创新、优环境、强信心” , 在完善和优化机制上下功夫 ,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多部门高效协作 ,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 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机制保障 。
一是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的循环畅通机制 。 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 , 制定好能源保供应急预案 , 完善能耗双控有关政策 , 加强资源统筹调度 , 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 , 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 。 强化对重点行业运行监测 , 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 , 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 , 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 。
二是完善市场需求激发和拓展机制 。 发挥重大项目投资的牵引带动作用 , 推进先进制造业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 , 确保投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 。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 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 , 发展新型信息消费 , 加快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 。 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 , 推动国际物流降本增效 , 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 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
三是优化工业竞争力提升机制 。 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 鼓励企业建立质量追溯机制 , 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 。 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 , 促进产业链协同高效运转 , 增强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 确保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安全高效 。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 , 开展科创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行动 , 推动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 加快装备、汽车等行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 打造具有世界优势的头部企业 。 加快轻工、纺织等行业新产品、新品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 在稳住国际市场的同时 , 激发自主品牌消费热潮 。 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 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 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 , 推动建设一批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 。
四是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机制 。 建立健全制度化政企互动机制 , 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加强政策制定事先评估和事后评价 , 强化市场主体权益保护 。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 鼓励实干兴邦 。 落实好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助企纾困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 , 用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 , 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 此外 , 还要适时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等领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