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 Ticketmaste开始试水社交平台 , 并在Twitter中获得了不错的反馈;次年 , Ticketmaster进一步加码 , 与全球最大社交平台Facebook达成合作 , 实现了无缝购票 。 在这次合作中 , Facebook还动用了其独有的广告平台 , 提高了Ticketmaster购票链接的曝光度、精准度 。
对于Ticketmaster来说 , 这些坐拥大量日活的社交平台不仅提供了接触潜在受众的最佳渠道 , 其海量的社交用户数据也可以帮助增强票务营销策略的合理性 。
而Ticketmaster的这种打法 , 与最早从社交化革命中获得助力的票务平台Ticketfly的运营策略一脉相承 。
为了让活动发起人能够自主建立、推广 , Ticketfly推出了一系列功能 , 允许主办方创建品牌网站、电子邮件通讯等进行社交媒体营销 , 成为全球首个完全集成了社交属性的票务平台 。 通过平台特有的联盟网络和粉丝群 , 活动发起人还可以密切关注并快速响应受众需求 。
文章图片
2017年 , Ticketfly被票务巨头Eventbrite收购后 , Eventbrite将Ticketfly和Eventbrite的优势加以集成 , 在2019年整合推出了票务3.0时代的在线票务解决方案Eventbrite Music 。 这使得主办方与观众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 也实现了更为科学的量化监测 。
在Ticketfly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 Eventbrite Music进一步提供了数据分析、定制化报告等功能 , 还通过开放支付API简化了客户端的购票环节 。 而通过在Instagram、Bandsintown等平台上开放的两步付款功能 , 更是将每部智能手机都转化成了移动售票口 。
文章图片
相比于Eventbrite Music在主办方与粉丝间建立更多、更紧密的社交营销思路 , 前文中所提及的Ticketmaster与Snapchat的合作 , 则更关注于发现用户间的观演同好 , 在社交传播裂变中扩大演出的影响力 , 可以说是更为名副其实的社交+票务的演出营销模式 。
在国内 , 各大票务平台的探索 , 则赋予了“社交+票务”模式更多的解读方式 。
以国内占据最高市场份额的秀动为例 , 其定位为现场演出社交平台 , 社交服务于票务销售 。 在秀动客户端中 , 有一个主打社交的“发现”板块 , 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记录现场”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观演体验 , 也可以在演出互动群中与同好交流 。 在视频栏目中 , 秀动提供了各类演出的现场视频 , 并开放了弹幕与评论功能 , 于各种社交场景中实现了对演出活动的引流 。
文章图片
相比起正在现场、秀动等主打票务销售服务 , 初创票务公司“同感”更加侧重激发社交元素在挖掘现场音乐价值方面的潜力 。 在同感App中 , 有一个专门的“约现场”功能 , 用户可以在广场发布自己的交友宣言 , 邀请他人参加自己的观演计划 。 目前 , 同感更多面向独立音乐市场 , 潜在用户要更为细分 , 可以充分满足小众乐迷通过音乐现场寻找同好的愿望 , 但这也无形中让其用户群的扩大面临不少问题 。
其实不止是同感 , 受演出资源、渠道分散乃至疫情的限制 , 目前国内票务平台普遍存在用户规模不大、留存率低的问题 , 无论是侧重于社交还是票务 , 票务+社交的运营模式尚难以在国内形成规模 。 相比之下 , 持续深入社交平台进行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
不过 , 对于票务网站、主办方和艺人来说 , 要想在微博上进行演出宣传也不容易 , 经常会面临广告限流与链接跳转等限制 。 目前看来 , 微信视频号或许是个不错的渠道 , 其特有的“好友”板块不仅能充分发挥微信好友社交链的传播优势 , 视觉的形式也能提升音乐现场的线上感染力 , 带动更多人去到音乐现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