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前阵子 , 微信视频号在演出直播上的能量让市场惊叹 。 据微信视频号团队称 , 去年西城男孩演唱会线上观看人次超过2000万 , 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150万 , 此前摩登天空主办的“草莓巡游者”视频号线上演出活动也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 在微信好友间的口口相传中 , 这些演出既获得了极高的观看量 , 互动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社交平台 。
目前来看 , 票务+社交其实大有可为 , 一方面得益于数据和社交融合下的算法精准分发;另一方面 , 从发现、消费、观演到社交 , 各个环节的沉浸式连接也将大大提升购票者的观演体验 。
“社交+票务”能为现场演出添一把火吗?
疫情平稳之后 , 国内演出市场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
《2021五一档演出观察》显示 , 五一期间Livehouse票房较2019年同期增加448% , 观演人次增长326% 。 与此同时 , 国外演出市场也在迅速恢复中 , 据统计公司statista预测 , 全球音乐演出市场收入将在2022年恢复疫情前的水平 , 预计到2025年增长到超300亿美元 。
文章图片
随着全球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 , 演出市场的快速增长 , 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人们的社交需求 。 而此次Ticketmaster与Snapchat对社交+票务模式的革新 , 恰恰是以社交为核心 , 抓住了观众们的情感联系需求 。
当然 , 对于每天处理数十亿笔交易的Ticketmaster和日活超3亿的Snapchat而言 , 进行这种尝试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但在国内 , 这种社交+票务的创新模式或许仍显超前 。 2013年上线的Pogo看演出是国内最早同时关注于用户与演出、用户与用户两个层面间关系的票务平台 , 试图打造围绕摇滚乐迷的“豆瓣”与“陌陌” , 但诸多“小众”因素傍身 , Pogo看演出还是没能通过社交实现突围 。
文章图片
可见 , 对于那些尚未形成规模、主打小众演出的不少票务社交平台而言 , 首先需要通过与社交平台、音乐流媒体的合作来实现观演人群的“原始积累” , 并在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社交体验的优化中提高用户的留存率 。
当然 , 票务平台与流媒体平台的联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在Ticketmaster的早期合作中 , 不乏Spotify、Apple Music这样的音乐流媒体平台——通过平台上的用户画像 , 票务平台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销售策略 。 特别是在目前不少流媒体平台纷纷发力音乐社区的背景下 , 对于票务市场来说也是利好 。
【“社交+票务”能为现场演出添一把火吗?】可以预见 , 在以“体验经济”为主流的文娱时代 , 将社交和票务充分结合起来的消费形式仍然有更多尚未挖掘的潜力 , 带动现场演出再上一台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