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一次次突破自己,卢芳国47岁去读博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④

编者按: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足、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大 。 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 。 心怀理想、富有创新精神的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们 , 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力军 ,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突击队 。 红网时刻新闻即日起推出《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系列报道 , 为这些湖湘青年科技才俊鼓与呼 。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 李慧芳 汪衡 长沙报道
【人物名片】
卢芳国 , 女 , 医学博士 , 现任教于湖南中医药大学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导师 。 现科研主攻方向为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 “863计划”专项课题子项目、省自然基金重点课题等18项 。 作为骨干参加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等17项 。
科研路上一次次突破自己,卢芳国47岁去读博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④
文章图片

卢芳国和她的团队在实验室做实验
30岁 , 已在工作岗位多年的卢芳国想要更换自己的学业方向 。
35岁 , 她完成生物学向医学的跨越 。
【科研路上一次次突破自己,卢芳国47岁去读博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④】47岁 , 攻读博士学位……
在约访卢芳国教授之前 , 采访人员就已经被她的这些励志经历“打了鸡血” , 并心存疑问 ,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 什么样的一种力量 , 引领着她这样一次次去挑战自己 , 突破自己?
见到卢芳国 , 眼前是位剪齐耳短发 , 戴黑框眼镜 , 瘦弱的女人 , 与其彪悍的科研求知求学路相比着实有些落差 , 让采访人员更感疑虑了 。 卢芳国起身热情地给我们烧开水泡了杯漂亮的养生花茶 , 待落座 , 卢芳国便开始回答了采访人员的一个个疑问 。
科研路上一次次突破自己,卢芳国47岁去读博丨科学之恋·湖湘青年科技工作者群像④
文章图片

这是全校师生们常见的卢芳国状态 , 往往上一节课她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的老师 , 而下一节课就成了跟学生们一样坐在了下面听课的同学
30—35岁丨挑战“生物学——医学”专业转换
“30岁之前 , 我都还不是学医的 。 ”卢芳国介绍说 , 她的第一学历是生命科学中的遗传学 。 在学校 , 卢芳国给同学们教的课是微生物学 。 “但在我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当老师后 , 我意识到 , 我要从事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研究的话 , 我必须要有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和基础医学方面的知识 。 ”于是 , 30多岁的卢芳国开始考虑转变其学习领域 , 萌生出专业领域跨越的想法 。
“从生命科学转到医学 , 我先在湘雅医学院进修了一年 , 这是生命科学到基础医学的第一次跨越 。 ”结束学习回到工作岗位后 , 卢芳国能够开始教授一些医学基础课 。 但在开展中医药科研过程中 , 卢芳国感觉到:“我的知识面和科研内功是不够的 , 所以 , 我开始自学听课 。 ”
在她30-35岁的这个时间段里 , 全校师生常常看到 , 每天卢芳国背着两个包在校园里跑:“一个是给学生们上课的讲义包 , 一个是我作为学生去听课的书包 。 ”卢芳国笑着形容那段时间:“往往第一节课是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的老师 , 而下一节课我又成了跟学生们一样坐在了下面听课的同学 。 ”
中医基础学、方剂学、诊断学、中药学、伤寒论选读、医古文……5年时间里 , 卢芳国把学校凡是中医药方面的课程全都听了个遍:“我认为我要在中医药方面进行科研的话 , 我必须有这些知识 , 并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 ”在35岁的时候 , 卢芳国终于学有所成 , 完成了生物学向医学的转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