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烂尾的土巴兔,二道贩子两头“吸血”,上市只为割韭菜?


装修烂尾的土巴兔,二道贩子两头“吸血”,上市只为割韭菜?


文章图片


2月28日 , 深交所恢复土巴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巴兔)发行上市审核 , 中金公司为其保荐机构 , 拟募资7.0401亿元用于公司平台运营维护 。

不同于早早上市的竞争对手齐家网 , 土巴兔作为互联网家装平台的“二巨头” , 上市之路跌宕起伏 。
2018年 , 因连年亏损 , 土巴兔于12月撤销了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 。 2021年1月 , 土巴兔转战深交所 , 又因财务资料过期 , 于2021年9月30日被深交所中止上市审核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2022年1月26日 , 土巴兔的上市进程又受到了乐视网财务造假余波的影响 , 证监会对土巴兔律师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发起立案调查 , 港交所随即中止了土巴兔的发行上市审核 。
作为万亿互联网家装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家装平台 , 土巴兔的上市之路为何如此艰难?除了意外因素外 , 又有哪些自身问题是土巴兔上市坎坷的主因?
一、充当“中介”赚差价?互联网家装平台监管缺位以互联网的角度看 , 家装是一个消费低频且几乎没有复购率的生意 , 又因为家装行业的产业链条过于复杂 , 用户对装修的需求不统一 , 非标准化的家装市场属于典型的柠檬市场 , 就连迫切寻求增长的互联网巨头们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愿意深入家装行业 。
但也因家装行业竞争少 , 以化解传统家装行业顽疾为己任的齐家网和土巴兔迅速发展壮大 , 成为了家装行业举足轻重的互联网家装平台 。
然而 , 从齐家网上市即破发以及土巴兔的招股书来看 , 互联网家装似乎并不是个好生意 。 齐家网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 , 截至2022年3月2日收盘 , 从上市发行价的4.85港元跌至0.480港元;土巴兔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也不尽人意 , 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对互联网家装平台的投资热情 。
没有重塑家装行业 , 摆脱传统家装的买量生意 , 是市场不看好互联网家装的主要原因 。
比如土巴兔 , 尽管土巴兔声称其提供一站式家装解决方案 , 但其本质仍是信息聚合平台 , 做流量撮合生意 。 具体来看 , 土巴兔通过平台营销等方式获得知名度 , 以相对低廉的装修价格吸引用户 , 再将准客户分发给合作的装修公司 , 只要促成交易的完成 , 土巴兔既可以向用户收取服务费 , 也可以向合作的装修公司抽取分成 。
业务模式决定了土巴兔的合作对象大都是迫切需要订单 , 溢价能力偏弱的中小装修公司 。 中小公司虽然在装修价格上相对低廉 , 但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相对较高 。 且由于平台对下游合作伙伴的监管力度有限 , 很难杜绝下游装修公司在装修时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 。
比如在2021年4月份 , 土巴兔就曾深陷舆论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 有用户付款13万后装修公司倒闭导致装修工程烂尾 , 装修进度仅完成了水电工程 。 对此土巴兔承认装修公司出现了资金危机 , 但仅退回了该用户三万元 , 未退全款的理由是有部分款项存在用户与装修公司私自转账行为 , 平台无法监管 。 据天眼查APP显示 , 目前土巴兔被起诉的开庭公告有300条 , 其中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主要纠纷 。

对下游合作商的监管力度不足 , 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 一旦个例化装修事故转向常规化 , 就会导致平台口碑的全面下滑 , 其影响是任何一个双边平台都无法承受的 , 需要大量营销才能保证平台用户的正增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