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千年的文明? 消失千年的文明?( 三 )


目前 , 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 , 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 , 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 。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新发现 , 将更加丰富和深化对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的认识 , 对更加全面认识三星堆文化与周边地区的文化 , 特别是与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地区文化的历史关系以及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什么是三星堆遗址
【消失千年的文明? 消失千年的文明?】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 , 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 。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 , 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 , 面积约3.6平方公里 , 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
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 , 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 。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 , 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 , 多数文物前所未见 , 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 。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 , 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 。1988年三星堆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三星堆遗址考古与研究工作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 指导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 , 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等重要遗迹 , 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成都平原、重庆涪陵长江沿岸、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发现三星堆文化相关遗址 , 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围 , 也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夏商文化的密切关系 。此外 , 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现以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鱼凫村遗址、芒城遗址、双河遗址、紫竹遗址等8处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城址 , 以及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成都平原商周时期重要城址 , 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
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 , 以三星堆、竹瓦街、小田溪、城坝等等遗址为重点 , 深入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同时 , 指导四川省、广汉市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 , 用好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 ,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

消失千年的文明? 消失千年的文明?

文章插图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实物例证
3月19日下午 ,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 考古发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
据介绍 , 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 , 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 , 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 。
此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冉宏林介绍 , “从人员编制、专家建构到设施设备配置及具体工作操作这一系列流程 , 在流程的各个环节 , 都有文物保护人员参与其中 , 为出土文物‘保驾护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