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银发补习班里,有一群老人的炙热与恐惧】让老年人的生活也在与智能时代的连接中悄然发生改变 , 这便是贝壳公益开展“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的初衷 。
搞无线电30年 , 玩不转6寸屏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 ”采访中许多老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
事实上 , 手机补习班的许多学员都曾经是走在科技和文化前沿的人 。 陆阿姨的儿女都在外地 , 只有她和老伴生活在北京 。 退休前她在761厂搞过无线电 , 专门负责对线国外广播 。 能说一口熟练俄语的她一直从事着这份“很酷”的工作 , 退休后她仍然不甘寂寞 , 带着十几个姐妹南下广东去生产BB机 。 至今 , 提到BB机和大哥大 , 陆阿姨依然还津津乐道 。
“在BB机台那会儿 , 只要效益好 ,
我们就一起去卡拉OK庆祝 , 那时候可时髦了 。 ”
然而 , 就是这么一位完整见证了通讯设备进步的阿姨 , 却被一个6寸的智能手机难倒了 。
“我前年买了智能手机 , 最开始连接电话都不会 , 谁给我打过来都不知道 。 有时候我在门口等公交车 , 20分钟还不见来 。 但年轻人一看手机 , 就知道这公交车到哪一站了 , 还有几分钟来 , 我就很想跟着学学 。 ”
这大概是老年人共同的苦恼 。 他们并非不爱学习之人 , 只是在他们过去生活几十年里 , 这个世界信息少 , 光阴慢 , 稳稳向前走就足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 然而 , 人类突然进入了信息时代 , 我们现在一天生产的信息量比200年前一个世纪生产的都多 , 仅仅几年时间 , 老人们就发现“我们似乎什么都不懂了” 。
文章图片
明明只是落后了一小步 , 后面却怎么也跟不上 。 这种感觉很像我们上数学课 , 刚开始只是走神没有去听“1+1” , 但几分钟回过神来发现满屏全是鬼画符 。
截至2019年底 , 我国共有2.5亿老年人口 , 但在我国9.4亿的网民中 , 60岁及以上的老人仅有9700万 , 这意味着还有1.5亿多老人尚未“触网” 。 在这个儿孙们都活在网上的时代 , 他们在网下就仿佛被抛弃了一般 , 孤独又无助 。 从这个角度讲 , 智能手机对老年人造成的冲击 , 可谓从生活到身心 。
于是 , 很多老年人产生了学手机念头 ,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 有的老人儿女不在身边 , 在身边的又太忙 , 不忙的又没耐心 。 秦阿姨说:“我姑娘忙啊 , 她教我一次我记不住 , 再问又担心她烦了 。 有些东西明明已经学会了 , 但是眼睛到了的时候手没到 , 手到了的时候眼睛又没跟上 , 眼手都到了大脑又配合不好 。 打开一个软件 , 手不知怎么一碰 , 就没了 。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们的武器 。 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 , 但相比自己他们却更加心疼家人 , 不去抱怨儿女的“不耐烦” , 而把一切归结为自己“学得慢” 。
课堂志愿者们也坦言:“这些叔叔阿姨上了年纪之后 , 学习智能设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 很多人会在课堂上记笔记 , 一张A4纸记得密密麻麻 。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了方便老人们学习 , 贝壳公益定制智能手机学习课本
年愈古稀 , 已近耄耋 , 他们在手机补习班里像学生时代一样认真而虔诚 , 他们是如此渴望通过手机拉近和子女们的情感距离——贝壳公益通过调查问卷发现 , “老年人最爱用的手机功能是视频聊天” , 这正是他们渴望与亲人、世界无缝衔接的最好佐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