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 我刚学会做音乐相册 , 刚好我的姪孙子两个月大 , 给我发过来许多照片 , 我就制作了两个相册发给他们 , 一下子震撼了他们一下!”来自海淀区天秀花园安和园的刘玉芬阿姨忍不住分享这段经历 。
只要有了动力和爱心 , 老人们其实非常乐意与时代交融 。
文章图片
王亚均在这个社区待了近9年 , 熟识不少老业主 , 和社区居委会平时交流也比较多 。 因此 , 他对社区老人的需求比较敏感 , 疫情期间为老人发布一些应急救援物资 , 就已经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
贝壳找房副总裁贾生平表示 , “贝壳的经纪人和门店都是生于社区、根植于社区的 , 因此没有哪个机构或组织比贝壳更适合来做这件事 。 我们希望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智能手机答疑服务 。 当他们有任何智能手机操作的难题时 , 走到附近门店 , 就可以咨询、解决 。 ”
这种根植于社区的模式有两个显著优势:其一 , 调研前移 , 其二 , 长尾效应 。 许多公益项目的痛点也在这两个地方 。
短期的调研在样本容量和质量上都有相当的限制 , 无法对社区的需求形成立体、灵活以及即时的理解;而项目结束之后 , 也难以留下持久的影响力 , 无法长远地改善受助者的生活 。
像王亚均这样扎根社区已久的经纪人 , 每天接触的都是“活样本” , 受助者真正需要什么、有哪些困难 , 在日常交流中就能自然体现出来 , 而近十年如一日的帮助 , 也保证了一种长期的正效应 。
文章图片
比如贝壳公益近期向全国百余位贝壳志愿者调研发现 , 老人学习需求TOP3里有一项是“如何清理手机内存” , 这是很多人不曾想到的 。
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的手机大多是儿孙们换下来的产品 , 本身内存就已经有了损耗;另一方面 , 大部分老年人喜欢摄像摄影 , 也喜欢分享各种视频 , 对内存占用等信息并不敏感 , 所以导致下载了很多图片视频内容 , 内存消耗比较大 。
如果是一位并不了解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短暂走访 , 这一需求恐怕难以被注意到 。
如今 , 贝壳公益“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已经为超过11万人次老人提供了帮助 。 今年 , 他们继续发力 , 在其连接的4万家门店、超过47万名经纪人中推广这个项目 , 并倡导各个门店和经纪人们长期地加入进来 。
文章图片
积极性背后也暗含着一种共识:每个人都会变老 , 每个人也都会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少数 。 数字技术为大多数人铺起一座桥 , 却成了老人的一座山 , 这不仅是现实的阵痛 , 更是所有人都不愿面对的未来 。 因此 ,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 帮助老年人搭上信息时代的快车 , 这不仅是一个社会对公民生活应有的人性回应 , 更是对新时代不同群体共存模式的理性探索 。
“我的爷爷奶奶也和社区里的老人他们差不多年纪 , ”上海链家的志愿者张传保说道 , “我在教他们用手机的时候 , 和他们交流也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共鸣 , 我会把他们和我的爷爷奶奶类比起来 。 这样的时刻令我心里很感动 。 ”
【80岁的老同志,毕业于手机大学】毕竟 , 老人学会微信视频、看到子女的脸庞后露出的第一抹笑容 , 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有力地定义“幸福” 。
贝壳找房青岛站感谢您的观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