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作者 | 庚南星、周冰峰
“我买衣服 , 客服跟我要微信号 , 我不知道什么叫微信号 , 就拿着手机到门市这来了 。 ”
吴阿姨今年80岁 , 刚学会用智能手机网购 , 还没来得及下单 , 没想到又卡在了微信这一关 , “他们帮我把微信号弄上 , 告诉我微信号就是手机号 。 ”
在同龄人中 , 吴阿姨算是“潮”的 , 她拥有一台智能手机 , 还会在淘宝上买东西 , 这“有面儿”的程度 , 相当于小学班级里第一个拥有PS游戏机的人 。
但跟这个快速前进的时代比起来 , 她的脚步还是慢了 。 跟互联网原住民不同 , 吴阿姨这样的老人学习速度缓慢 , 光是学网购就花了她不少时间 , 如今又要从头开始了解微信这个东西 , 试图弄清它和手机号的联系 , 一个崭新而陌生的世界再次在她眼前展开 。
文章图片
截至2019年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2.54亿 , 到今年 , 这群老人里会上网的人数只有6000万 。 吴阿姨背后是无数甚至不曾拥有智能手机的老年居民 , 他们正在沉默地扩大着群体 。
解锁 , 连接网络 , 网上冲浪 , 这一套年轻人已经无比熟悉的操作 , 对老年人来说却可谓“步步惊心” ,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他们难以理解的技术 。 年初的健康码困境只是冰山一角 , 在这个一切都安上互联网车轮的世界 , 他们的难题更加具体而微 。
这是一个被科技之光照亮的时代 , 而他们站在光圈之外的阴影处 , 经历着硬币另一面的生活 。
01
不是我不明白 , 这世界变化快
吴阿姨提到的“门市” , 是指社区内的房产经纪门店 , 这些门店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的免费咨询答疑服务 , 而她口中的“他们” , 则是门店的经纪人志愿者们 。
吴阿姨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姓胡 , 在这样的门店出现之前 , 就有社区里的老人向她反映:“胡啊 , 咱哪有学微信的?哪怕交钱我都愿意学学 。 ”
出现这样的需求并不奇怪 。 不知从何时开始 , 在路边挥手很难拦到出租车 , 这些车往往已经通过app接了别的单子 。 去店里买东西 , 会出现找不出零钱的情况 , 因为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支付 , 现金流通大幅减少 。 老人想念在外地的子女 , 听说微信可以视频 , 却从第一步就犯了难:微信这个东西 , 要怎么打开?
他们不明白“下载”的意义 , 不明白年轻人们举着手机屏幕在那个机器前停留数秒 , 老板怎么就可以不收他们的现金了 , “滴”一声的到账提醒 , 对他们来说是天外来音 。 一切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的生活 , 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知识构成与经验判断 。
如果只是“不懂” , 还不至于催生出需求 , 这背后一定存在某种痛点 , 直接造成了生活的不便 。 前两年新闻里那位怒斥店员的上海老人 , 并不是因为手机点单而愤怒 , 而是饭店取消了纸质菜单 , 只支持手机点单 。
“便利”是这个时代的强音 , 但如果这种便利只服务部分人 , 就意味着差异与不平等 , 具体到老年群体身上 , 则是他们与现代文明之间一道巨大的数字鸿沟 。
他们很清醒自己在被时代遗忘 , 学手机将是一场严肃的自救活动 。
02
如果可以 , 他们也是优等生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 , 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 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