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究竟属于谁 | 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十一( 六 )


为此 , 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找到解决方案 , 并对全球监控行为进行改革和提高透明度 , 特别是在涉及相称性(proportionality)和个人补救权利方面 。 在缺乏政府监控和公民隐私的平衡措施的情况下 , 一国政府若非能够对自身的监控行为进行重大改革 , 将难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意义地参与这些紧迫的问题 。
在当今的全球隐私环境中 , 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当然会关注控制着大量个人信息的美国科技公司 。 然而 , 监管机构也可能意识到 , 由于中国政府具有广泛的数据访问能力 , 将数据转移到中国的风险将难以缓解 。 随着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范围内运营 , 对数据保护的高度呼吁将使中国公司处于竞争劣势 。 而对国际企业来说 , 由于中国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市场 , 其数据规则对以多种方式与中国打交道的国际企业将产生重大影响 , 它们的全球监管负担和地缘政治风险都在增加 。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 , “数据究竟属于谁”的问题 , 牵涉到中国与世界上其他数据保护制度的适当性之争 。 尽管中国是最大的数据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 , 并且表达了与其他国家相互承认数据保护规则的雄心 , 但可以预期 , 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推进自身的数据治理模式的挑战将相当深远 。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