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不是病?不要小瞧贫血的危害( 三 )


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症状
贫血患者会出现多尿、蛋白尿(泡沫尿)等症状 。 长期贫血还会影响男性睾酮的分泌 , 使男性特征减弱;对于女性来说 , 还会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引起月经异常 , 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减少或增多甚至闭经 , 重度贫血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性欲减退等症状 。 长期的贫血 , 还会影响机体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
此外 , 长期贫血还会对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功能产生影响 。 还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 , 引起免疫力下降而易发感染 。
五、贫血的分类
根据贫血的细胞计量学分类 , 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在众多类型中的贫血中 , 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 。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增生的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病等 。
●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等 。
缺铁性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30%的人口可能存在贫血 , 且绝大部分为缺铁性贫血 。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 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且铁剂治疗有效为主要特点 。 铁缺乏是导致儿童和成人贫血的主要原因 。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容易出现口角炎、舌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甲等表现 ,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异食癖、吞咽困难等特殊症状 。
在全球范围内的贫血患者中 , 约有43%为0-5岁的儿童 , 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 导致心理行为异常 , 甚至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 妊娠期的女性也是贫血的高发人群 , 我国妊娠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约为20% 。 现有资料显示 , 我国青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约为30% , 与饮食结构、居住环境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 中国儿童、孕妇、育龄妇女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调查显示 , 我国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在15%左右 。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又称为恶性贫血 , 在国内发病率并不高 , 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 。 患者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舌炎、手足麻木和情绪改变等症状 。
溶血性贫血
由于感染、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影响 , 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量红细胞的破坏 , 而红细胞破坏的速度高于其生成的速度 , 即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 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和黄疸(皮肤、眼睛黄染) , 尿色加深如浓茶色或酱油色等症状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降低或衰竭 , 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 常表现严重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 重型和极重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因严重感染或颅内出血而引发死亡 。 近年来 ,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类免疫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根据病因的不同 ,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遗传因素有关 ,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与免疫因素及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因素的直接损害有关 。
六、如何治疗贫血?
贫血是一类临床综合征 , 如果出现贫血 , 一定要首先查明病因 , 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 贫血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