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800万元让学生造卫星!他说:谈不上奉献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 柯称
对话人物
金光 ,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宇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工程和航天智能遥感仪器 。 曾任吉林省小卫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 。
几十年来 ,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 获发明专利40余项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 。
拿出800万元让学生造卫星!他说:谈不上奉献
文章图片

对话背景
2月27日 , 以武汉大学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一号”微纳卫星 , 成功发射入轨 。 学生团队在庆祝“飞天梦圆”的同时 , 都特别表示要感谢一个人——项目的发起人、总负责、总指导金光教授 。
3月5日 , 这位一直让媒体“多关注学生”的卫星专家 , 终于在极目新闻采访人员的要求下 , 畅谈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感悟 。
视频原创 马星翔 胡祉祺 张恒伟
对话金光教授
没收到卫星“报平安”信息时很焦虑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首先还是请您透露一下“启明星一号”卫星的近况吧 , 什么时候能看到它拍摄的第一张图?
金光:判断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要经过三步 。 第一步是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 这次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创纪录地一箭发射22星 , 这么多卫星就像一串糖葫芦 , 飞进太空后各找各的归属 , 也就是自己的轨道 。
【拿出800万元让学生造卫星!他说:谈不上奉献】第二步是遥测信号正常 , 就是要听到它发信号回来“报平安” 。 我们原计划在“启明星一号”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时收到信号 , 但是因为一些初始参数的设定有点偏差 , 当时地面没有收到信号 。 这颗星代表了武大几万师生的重托 , 所以当时还是挺焦虑的 。 后来 , 终于在它飞行第三圈时 , 北京时间2月27号的14点11分 , 我们收到信号了 , 大家都欢呼起来 。
第三步就是发挥科研作用 , 对于遥感卫星来说 , 就是拍回图片来 。 3月2日 , 我们已经收到了“启明星一号”拍摄的图像 , 但是相机的参数还需要调整 , 传回的图像还不理想 。 4日 , 我们收到了一张理想的图片 , 可惜拍摄区域全是厚厚的云层 。 所以 , 我们在等一张最圆满的图 , 最好是湖北、武汉的图 , 再对外发布 。 应该很快了 。
拿出800万元让学生造卫星!他说:谈不上奉献
文章图片

“启明星一号”卫星
极目新闻采访人员:关于这颗卫星我们报道了很多 , 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 但是作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 您本人的故事很少被大众知晓 。 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的经历?
金光:我是长春人 , 之前一直在长春求学和工作 。 我20岁时才高中毕业 , 但很幸运碰上了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 。 当时我对今后学什么 , 包括对卫星都没什么概念 , 就是因为觉得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今长春理工大学前身)很神秘 , 就抱着一颗好奇心报考了 , 从此开始和光学仪器打交道 。 工作一段时间后 , 我又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攻读硕士 , 后来又考了在职博士 , 跟着王家骐院士学习 。
我在长春光机所参加工作之后 , 参与了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光学测量设备的研发 。 我负责的是一个关键设备 , 叫标校经纬仪 , 它用来对卫星和火箭进行精确的测量 , 交付后起到了很圆满的效果 。 那时候我还很年轻 , 三十多岁 , 能够跟着前辈参与国家重点项目 , 非常自豪 。
后来 , 我又跟着前辈做出了我国第一台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 , 它可以从天上对地面进行测绘 , 奠定了我国测绘卫星主要载荷的基础 。 我们还研制了一些机载的光学设备 , 都可以理解为研发天上用的相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