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李昌镐 , 韩国围棋职业棋手
李昌镐曾对采访人员说:“我从不追求妙手 , 也没想过要一举击溃对手 。 ”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 , 居然只追求51%的胜率 , 让很多采访人员和业内人士都觉得不可思议 。
这恰恰是高手的战略 , 所谓的“妙手” , 虽然看起来很酷 , 赢的很漂亮 , 但存在一个问题——给对方致命一击的同时 , 往往也会暴露自己的缺陷 。 正所谓“大胜之后 , 必有大败;大明之后 , 必有大暗” 。
而且 , “妙手”存在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 , 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来形成技能上的积累 , 一旦“灵感”枯竭 , 难免手足无措 。 正如守卫一座城池 , 只靠“奇兵”是不行的 , 终归要有深沟、高垒的防护
而与之相比 , “通盘无妙手”看似平淡无奇 , 但是积胜势于点滴、化危机于无形 , 最终取得胜利是稳稳当当的 , 体现的是不同于“妙手”的另一种智慧 。
真正的高手是不太会去做这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事情 , 因为他们懂得“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 那些看起来很风光的事情 , 其实风险很大 , 失误率高 , 一次失误后果就很严重 。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儿 , 那我一辈子不去那里就好了 。 ”这类人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 , 提前防范危险 , 消除隐患 , 把威胁化解于无形 。
2、台球
【真正的高手:或许走得慢,但从不后退!】如果你打过或看过斯诺克台球比赛应该知道 , 它是这样的一项运动:台子上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球 , 代表不同的分数 , 两个人按照规则轮流击球 。 而且只要球进了 , 就可以一直打 , 直到自己打丢了一颗球 , 就换对方上场击球 。 最后看谁得的分数多 。
所以 , 斯诺克台球比赛非常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击球的连续性 。 所以在打球的时候 , 球手一定要对整盘球的形势有整体的分析和规划 , 并且每一杆击球都要为下一杆做好铺垫 , 这样才能打得比较顺 , 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
于是纵观斯诺克的历史 , 有两类球手是非常顶尖 , 经常拿下大赛冠军的:第一类是球手天赋极佳 , 击球特别准 , 即使对别人来说难度很高的球他也能打进 。 虽然整体控制局势的能力稍差 , 可能在局面上给自己“挖坑” , 但由于自己总能超水平发挥 , 打得别人没办法 , 所以也能夺得冠军 。
而另一类球手是 , 对局面的掌控非常完美 , 每一杆每一次计算都非常到位 , 给后面留了很多的余地和铺垫 。
看这种人打球你会发现他很少有那种难度很大 , 非常精彩的击球 , 但他经常不知不觉、波澜不惊地就赢下了比赛 。 这样的球手也能获得大赛的冠军 。
不过 , 这两类顶尖选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后一类球手职业生涯的长度往往比前一类要长得多;而前一种天赋型的选手 , 往往会在巅峰期的几年里非常耀眼 , 但下滑也会很快 , 过了一阵就会淡出公众的视野了 。
文章图片
▲史蒂夫·戴维斯 , 英国前职业斯诺克选手
曾获国际台联“终身成就奖”
3、守门员
家都知道 , 在足球场上 , 守门员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 但外行看守门员的水平 , 往往会在意那些特别精彩的扑救 , 比如飞身一跃把一脚势大力沉的射门扑出去 , 这确实非常精彩;但是懂业务的人评价一个守门员 , 其实是看他是否能把问题化于无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