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本子提交在即!这11个问题现在改还来得及( 二 )


4. 依据科普化——给专家做科普讲座 , 而不是科学讲座 。
立项依据 , 通常大家都会说要通俗易懂 , 让外行看明白 , 内行看门道 。 这个真不好把握 。
假设一份关于碳化硅的本子 , 如果申请人花很长的篇幅介绍碳化硅的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等 , 则属于做科普 , 理论上申请人应该默认评审专家知道这些基本知识 。
也许评审专家从来没做过碳化硅 , 但是家里有陶瓷的书 , 拿来翻一翻不用十分钟就能找到 , 用专利审查员的话讲 , 这些是“本领域的公众常识” 。
或者有些通过简单的查询 , 甚至百度都可以搜到的知识 , 看着是科学 , 实际没深度 , 只能算作高级科普 , 对于科学问题本身的阐述没有任何意义 。
所以一些概述的、基本的知识不能多写 。 那写什么?
尽快进入问题、进入主题 , 尽快说出碳化硅存在哪些问题 , 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进展 , 在这些进展的基础上有什么独辟蹊径的思考等 , 预期可以取得什么结果 , 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地讲好科学故事 , 论证明白自己的学术思想 。
5. 文献罗列化——很多文献 , 只有罗列 , 没有评述 。
国内外进展必然需要文献的支持 。
曾经听人说过 , 把所有大佬的文献都拜一遍 , 列到参考文献里面 , 万一大佬评审 , 看到我的引用 , 微微一笑 , 大笔一挥 , 优先资助 。
其实不然 , 大佬能成为大佬 , 都经历了艰苦的奋斗 。 大佬通常欣赏有思想的同行 , 一般不会因为引没引用而失去独立的判断力 。
再加上目前期刊大爆发、文献大爆炸 , 引是引不完的 , 所以文献要有选择 。
而且 , 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 , 一定要对文献有恰当的评论 , 就是有观点 , 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或堆砌 。
简单的罗列堆砌只能给人凑篇幅的感觉 , 而不能展示申请人的科学思想 , 所以选择文献非常重要 。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 引不在多评述则好 。 引用文献要处处为申请书的整体科学构想做铺垫 , 时刻想着这个文献如何支撑我的学术思想、如果替换成另一篇行不行 。
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科学的故事 。
6. 内容方法化——写的是怎么研究 , 而不是研究什么 。
有很多高人讲过这个问题 , 但每年仍然能看到少量的申请书不知道研究内容是什么 , 经常会把怎么研究写成研究内容 , 从而导致研究内容方法化 。
研究内容是要写研究什么 , 回到what的问题 , 而不是method的问题 。
要研究什么 , 仔细思考 , 写细了 , 再细化 。 例如:面条的色香味养 , 色包括哪些色 , 香包括哪些香 , 味包括哪些味 , 养包括哪些营养 。
每一个都关联哪些问题 , 揭示哪些科学道理 , 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角度阐述 。
7. 科学问题技术化——写的是技术问题 , 未能理解科学原理 。
例如 , 我的学生写开题报告 , 课题难点说是实验操作称量的误差 。
这是个困难 , 但只能说明实验条件不具备 , 或者比较艰苦 , 而不是客观规律的难点 。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 , 称量的误差都可以避免 , 不是不可避免的科学问题 。
此外 , 面向大地开展科学研究必然有一些现场问题 , 但是现场问题一定有其科学的道理和内涵 , 而不是仅仅是简单的现场难题 。
【基金本子提交在即!这11个问题现在改还来得及】通过思考、思索、试错 , 问题解决了 , 产品性能提高了 , 出口海内外了 , 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是什么?不知道 。
问题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解决 , 但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道理、物理化学数学本质是什么 , 要阐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