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足对道路资产管理的新需求 , 与传统道路资产管理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路面、桥梁、交通控制设施资产的管理需求 。
由于机器驾驶的一致性 , 几乎所有自动驾驶车辆都会居中行驶 , 轮印位置几乎一致 。 自动驾驶车辆精准地对同一位置反复碾压 , 很快就会造成路面的车辙 , 缩短道路使用寿命 。 并且 , 自动驾驶车辆对路面的破损或缺陷现象 , 如坑洞、开裂等 , 其判断和处理能力也远低于人类 , 对路面病害位置的反复碾压 , 会造成路面更大的损坏 , 反过来也易导致车辆失控 。
道路智慧化需要针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新特性 , 引入新的资产管理策略和技术 。 一方面实时通过车路通信告知车辆 , 改变其行驶轨迹或相互间距 , 另一方面也要形成新的管理和维护策略来延长道路寿命 , 降低道路资产的维护成本 。
? 改善 针对机器视觉的交通控制设施 , 这与机器视觉系统的发现辨别能力要远弱于人类驾驶人有关 。
交通控制设施主要是标志、标线、信号灯 , 自动驾驶与交通控制设施密切相关 。 人类驾驶人通过视觉发现、跟踪交通控制设施 , 现有的设施足以完成对驾驶人的信息传递 。
2
提升交通管理平台的数据整合和通信能力;协调其他运输方式 , 提升门到门的多式联运能力
随着网联车辆的运行模式和商业化逐步成熟 , 道路智慧化需为其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 由于网联车辆产生的数据 , 以及其与外部的交互能力 , 使道路管理平台既能从网联车辆获得道路的信息 , 也能将安全的、商业的信息 , 如施工作业区、灾害天气、交通信号配时、事故信息、拥堵情况等及时推送给网联车辆 , 使车辆和道路整体能形成更紧密的运输系统 , 从而提升安全 , 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和商业的兴旺 。 而这样的整合 , 要做许多工作:在制度上 , 打破不同运输方式及运输相关机构的壁垒 , 促进道路部门、公交地铁公司、医疗部门、保险公司、车企等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在技术上 , 需要补更多功课 , 譬如跨部门的数据融合、跨部门运行的协调 , 以及使得成本可控等 。
以一个类似的系统为例:NHTSA在2000年初 , 建设了跨部门跨平台的新911报警救援平台 , 使用了五六年的时间 整合了社会的救援力量和数据 。 网联车辆及其运营模式带来的整合需求 , 不仅包含911平台的公共部门和社会救援力量 , 还包括商业平台和不同运输方式 。 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制度上的整合 , 都难于新911报警救援平台 。 这意味着 , 其中的制度、数据的梳理和整合工作 , 足够让许多道路智慧化工作花费十年的时间 。
数据整合和流程再造是网联车辆兴旺的前提 , 也是网联车辆需要披荆斩棘必须经历的过程 。 道路智慧化的难题可能还是制度层面上的 , 人和制度的智慧化才是道路智慧化的中心议题 , 也是难点 。
道路智慧化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 中国近几年大力投资发展自动驾驶和网联技术是产业发展的需求 。 突如其来的投资并不代表技术突变 , 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来看都有历史传承 , 运输系统也一样 , 智慧化道路也是如此 , 有清晰的历史脉络 。 现在全球运输系统升级 , 出现了种种新运输工具、新商业模式 , 如MaaS、自动驾驶车辆、网约车等 , 但其本质并非工程技术 , 技术在变 , 人心一直没变 , 对运输的需求也没有改变 。 而当前的道路智慧化 , 经常追求大数据化、互联网化和声光电化 , 而忘记了打动人心才是运输系统发展的原动力 。 如何与人方便 , 或替用路人省钱 , 这些才应该是道路智慧化投资的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