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冬奥到走入生活:送餐机器人已“十年进化”( 二 )


从2012年到2022年 , 送餐机器人的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注意到 , 2016年穿山甲机器人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 , 其四款人形送餐机器人中 , 有两款机器人属于磁感导航 , 一款基于RFID定位技术 , 一款则配备多种传感器 。 2022年2月20日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阅读穿山甲销售人员出示的产品介绍发现 , 目前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已经使用SLAM机器人定位导航 。 这也是国内大部分机器人制造商走过的技术升级路线 。
此外 , 在市场的逐年选择下 , 餐车造型的机器人在销量上也逐渐取代了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送餐其实效率并不高 , 改造成餐车形状能在缩减体积的同时增加容量和移动的稳定性 , 效率更高 。 ”从事餐饮行业的吕聪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按下加速键:疫情下送餐机器人火了
新冠疫情的出现给送餐机器人行业按下了“加速键” 。
“无接触配送的需求变多了 。 ”广东一家送餐机器人经销商对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比如有的隔离酒店必须要用机器人送餐 , 这样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 ”
池晓敏告诉采访人员 , 疫情前 , 真正落地的送餐机器人其实数量有限且量产能力有限 , 疫情后 , 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井喷式爆发 , 各个医院与隔离点使用机器人的视频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市场认知效果 , “无人配送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和人们接受度的进一步提升 , 都将加速机器人在商用领域的发展与落地 。 尽管国内疫情已经缓解 , 但是国外疫情依然十分严重 , 因此公司也收到了大量的海外订单 。 ”
据统计 , 中国送餐机器人在2017年市场规模只有千万级 , 到2020年底 , 中国送餐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已经达11.6亿元 , 有机构预测2025年将接近150亿元 。
融资方面 , 相关数据显示 ,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 , 服务机器人相关融资事件超120起 , 其中过亿融资额超过一半 , 如擎朗智能D轮融资2亿美元、优必选科技C+轮融资19亿元、优地科技C2轮融资2亿元等 。
36氪发布的《202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2021年我国机器人赛道初创项目数量保持平稳 , 行业二八效应明显 , 头部企业持续获得资本支持 。 根据鲸准数据库 , 截至2021年10月31日 , 共收录4653个机器人相关项目 。 其中 , 种子轮至A轮项目673个 , A+轮至C轮项目172个 , C+轮至Pre-IPO项目22个 , 战略投资与并购项目472个 , 未融资项目3254个 。
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提供的数据 , 2021年我国机器人行业总体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 , 比2017年增长一倍以上 , 年均复合增长率20.2% 。 从市场结构来看 , 工业机器人占比53% , 服务机器人占比47% 。
其中 , 属于服务机器人大类下的送餐机器人发展速度居前 , 根据餐饮大数据研究服务机构NCBD(餐宝典)此前的统计分析数据 , 2019年中国送餐机器人市场规模只有2.2亿元 , 而2020年送餐机器人规模或达到12亿元左右 , 预计在2025年接近150亿元 , 届时送餐机器人在整体服务机器人市场中的占比 , 将从2019年的1%左右上升至10%左右 , 增长9倍 。
挖掘刚需:补充服务人员转型留下的缺口
那么 , 当无接触配送不再成为刚需 , 送餐机器人还能“火”吗?
对此 , 普渡科技市场部总监郑志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送餐机器人研发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 , 无接触配送只能算是这一品类机器人的用途之一 。 它真正还是需要解决餐厅服务行业在用人方面的难题 , 帮人类服务员摆脱高频、重复的机械劳动 , 到那时送餐机器人将会成为市场刚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