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文件 , 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 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 至此 ,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 ,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 “东数西算”将如何开启算力网络新篇章?通信世界聚焦这一话题 , 广邀业界专家发表观点看法 , 我们一起透视“东数西算” 。
“东数西算”工程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工程之一 , 支撑“东数西算”的算力网络将成为国家重要的算力基础设施 。 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已有500万左右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 但是东西部的使用情况差距巨大 。
如何通过以算力为中心的网络将全国的各类异构算力融合协同 , 为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源动力 , 成为新的课题 。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将为我国数据中心的产业布局、算力结构、技术创新、绿色低碳和算力赋能等带来深刻变革 。
文章图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郭亮
“东数西算”为数据中心带来新机遇
在“东数西算”的概念中 , “数”是指东西走向的数据资源 , “算”是指快速增长的算力规模 , “东”是指东部地区 , 即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成渝枢纽 , “西”是指西部地区 , 即贵州枢纽、内蒙古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 。 “东数西算”是指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 , 在枢纽外部 , 利用西部地区算力资源承接东部地区算力外溢需求;在枢纽内部 , 推动数据中心从一线城市迁往资源充裕的周边地区 , 在满足网络时延要求的同时保证算力与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
“东数西算”的本质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 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建设条件适宜、运营成本较低的优势 , 规避基础薄弱、需求不高、供给过剩的劣势;同时 , 发挥东部地区建设需求旺盛、发展模式成熟、算力增长快速的优势 , 规避东部地区需求外溢、资源紧张、供给不足的劣势 。 从而实现东部和西部有效对接、算力和资源高效调度、供给和需求动态均衡的良性发展 , 激发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活力 。
因此 , 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迎来新机遇 , 获得新动能 。 “东数西算”工程为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奠定坚实发展根基 , 将提升算力供给能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 , 加快实现新型数据中心布局优化、网络提质、算力赋能、稳链强链、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 。
【透视东数西算 | “东数西算”推动算力产业五大变革】“东数西算”带来五大变革
变革一:产业布局渐趋均衡 , 算网协同优化发展
算力产业的大发展始于2010年左右 , 此后进入了“白热化”发展时期 。 为了引导全国数据中心的优化配置 , 2013年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布局的指导意见》 ,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 但是由于数据中心的最终用户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 , 该地区算力需求旺盛 , 吸引大量数据中心聚集发展 , 因此数据中心总体呈现“东多西少、东密西疏”的特征 。
在这个过程中 , 东部地区尤其是一线城市受土地、电力等资源的限制 , 各类政策规范对数据中心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相对较好 , 但需求较少 。 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消耗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 单靠市场手段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善 。 相信“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 , 能够逐步缓解上述矛盾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算力产业的优化布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