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息》五周年:被改变的开放世界和游戏业( 三 )


《旷野之息》和《原神》
《旷野之息》对于任天堂的意义就更不用说了 。
对于任天堂 , 《塞尔达传说》系列真的是福星 , 在任天堂历史的几次重要节点 , 几乎都是靠《塞尔达传说》系列作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 甚至起死回生 。
1986年发布的《海拉鲁的幻想:塞尔达传说》开创了游戏史上最伟大的系列之一 , 也就此奠定任天堂在电子游戏业的地位——此后再也不会有人认为 , 任天堂是一家卖纸牌的老字号了 。
同时搭配游戏销售主机 , 也成了后来游戏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 。
1998年的《塞尔达传说:时之笛》 , 至今仍被视为历史最佳的电视游戏之一 , 带动当时任天堂新一代主机N64销售的同时 , 也成功让任天堂升级迈入3D游戏时代 。
《旷野之息》五周年:被改变的开放世界和游戏业
文章图片

《塞尔达传说:时之笛》最大化利用了N64主机的3D表现能力 。
2017年的《旷野之息》则让任天堂成功触底反弹 。
自2009年起 , 欧美游戏大厂的崛起 , 移动手机游戏对传统游戏市场的侵蚀 , 加上任天堂硬件技术的短板 , 让这个昔日游戏霸主的前景显得日益黯淡 。 任天堂2015的财报显示 , 其2015财年营收为45.3亿美元 , 同比下降8% , 盈利更是暴跌60.6% 。 曾带领任天堂走出过低谷 , 并走向辉煌的社长岩田聪于2015年病逝 , 可谓雪上加霜 。
但岩田聪病逝前两年完成的开发体制改革 , 加上任天堂的长期积累 , 最终在2017年迎来丰收 。
《旷野之息》五周年:被改变的开放世界和游戏业
文章图片

任天堂2008-2021财年净销售额 。
《旷野之息》发售前的股东大会上 , 任天堂游戏创意主管宫本茂也不敢托大 , 他表示《旷野之息》开发团队超过100人 , 开发历时5年 , 投入成本十分巨大 , “要卖出200万套才能保证不亏本” 。
当然 , 后来就不用担心亏本的事了 , 而是赚多少的问题 。
但《旷野之息》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它对整个游戏市场的刺激 。
《旷野之息》和Switch的成功证明 , 用游戏软件带货主机硬件 , 硬件反过来又哺育软件开发 , 这条最早由任天堂走出来的路 , 依然是游戏工业最坚实的护城河——这种模式既能保证厂商的商业成功 , 也能不断产生最优秀、最具突破性的作品 。
《旷野之息》五周年:被改变的开放世界和游戏业
文章图片

从红白机、Gameboy到Switch , 主机游戏一直是任天堂市场的坚实核心 。
其次 , 《旷野之息》也让所有竞品意识到 , 所谓开放世界 , 不是傻大黑粗的内容叠加 。 角色与环境的关联、游戏世界对人物动作的各种反馈、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最低限度的游戏进度引导……这些才是开放的内核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 《旷野之息》彻底抬高了大众对于游戏内容的期待 , 这一点不仅限于主机游戏领域 , 更波及到了包括手机游戏在内的整个产业 。
这里有必要冒着惹恼不同粉丝群体的危险提及中国手游《原神》 。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Sensor Tower显示 , 《原神》2021年在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的内购收入约为18亿美元 , 这还没算上中国和其他第三方安卓市场的收入 。 过去一年 , 《原神》无疑也是全世界被讨论得最多的现象级手机游戏之一 。
关于《原神》 , 一个挥之不去的争议始终萦绕——你一打开这个游戏就明白了 , 画风、操作 , 甚至人物跑步攀爬跳跃的姿势 , 跟《旷野之息》都太像了——虽然你玩多一阵会明白这二者真不是同一类游戏 , 但乍看上去 , 《原神》就像是《旷野之息》的半成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