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文章图片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文章图片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文章图片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文章图片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文章图片


保温、装饰两不误,黄花梨壶套桶人走茶不凉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 , 君子贵在交心;有朋自远方来 , 一杯清茶喜相逢 。 “客至心常热 , 人走茶不凉” , 一边品茗一边观赏 , 谈笑之间心有灵犀 。

用材名贵、制作考究的黄花梨茶壶桶 , 在明清时期应运而生 。 其中最著名传世品之一 , 当属侣明室旧藏 , 鬼脸、瘿结丰富 , 委角棱线交替变换 , 异形铜件包覆镶钉 , 从材质到工艺都非常精美 。

而后来再出现的黄花梨茶壶桶 , 几乎没有出其右者 , 但和普通柴木制品相比 , 美观程度还是高出一大截 。

黄花梨带提梁壶套桶 , 直径18.5高25厘米 , 断代为清 , 也是一件名家旧藏 , 被发现于较早时期 。

桶套、顶盖、提梁、木销和底板 , 壶套桶共由五个部件组成 。 茶壶放于桶内 , 四周垫以丝绵等织物 , 流口从方孔中伸出 , 装上壶盖和提手 , 穿入销钉固定 , 可保持茶汤久温不凉 , 随添随饮十分方便 。

桶身整木挖出 , 两边竖起的双耳一木连做而成 。

鼓腹、缩口 , 桶壁先向上和缓内收 , 至口部刻一道弦线 , 然后大幅缩进 , 外翻一条窄边作口沿 。 双耳微撇 , 和当时的官帽有些类似 , 有人称之为“朝冠耳” 。

双耳中间掏方孔 , 顶部向外翻出 , 横梁从孔中穿过 , 既固定桶盖也作提手之用 。

桶身向下起一条细鼓阳线 , 陡然内收后外翻成圈足 , 轮廓连续折弯起伏 , 末端起边线落地结束 。

上下两道饱满的线脚 , 中间收腰呈须弥座造型 , 桶底表现出有束腰家具的特点 。

足底平整 , 没有更多值得注意的细节 。

明天您将看到 , 黄花梨壶套桶上的其他部件和装配关系 , 以及里面的详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