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丨如何防治机动车污染?成都这个实验室探索答案

时代机遇下 , 城市如何高质量发展?一些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是最好的说明:在成都高新区 , AI创新中心正在聚焦人工智能、5G、大数据、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 , 航空设备、电子信息、航空物流、航空服务等相关现代产业是关键词……
成都发展如何迈向高质量?从今日开始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将走进一批重大项目 , 探访成都高质量发展之路 。
机动车污染如何防治?机动车污染排放如何检测?如何促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这些问题 ,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可以给出答案 。
迈向高质量丨如何防治机动车污染?成都这个实验室探索答案
文章图片

▲成都基地效果图
成都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中法成都生态园内 , 占地131亩 , 一期已于2021年10月18日正式动工 。 建成后 , 将形成全套的轻型及重型整车排放、发动机排放、道路实际排放等测试能力 , 检测能力国内一流、世界领先 , 可以满足我国移动源监督检查、未来排放标准制定、监管技术和控制技术开发、移动源环境管理政策验证和评估、以及相关科研开发等需求 。
日前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走进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揭秘实验室 。
强化移动污染源源头控制能力
“大气污染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 机动车排放污染是不可忽略的一环 。 机动车到底会带来什么污染?又该如何防治机动车污染?实验室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来开展的 。 ”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红介绍说 , 实验室研究的重点就是研究污染的源头管控、实施污染的监督管理等方面 。
“举个例子 。 可能大家所熟知的机动车污染是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污染 , 但还有更多污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比如尾气排放后 , 根据温度、光照等条件的不同 , 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 造成二次污染 。 ”田红告诉采访人员 , 对此 , 成都基地建设了光化学烟雾箱 , 利用光化学烟雾箱实现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在实际大气中化学演化的全过程模拟 , 明确污染源排放变化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的影响规律 , 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源排放与二次污染形成之间的参数化方案 , 验证和发展现有的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和模式 , 为实现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精细化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科学解决方案。 “搞清楚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等问题 , 就能够强化移动污染源源头控制能力 , 更加精准地为污染防治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 ”
据了解 , 成都基地将建设“六中心一平台” , 分别为机动车排放认证中心、机动车排放测试中心、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模拟研究与模型研发中心、机动车西部数据中心、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及机动车污染控制方面的学术与合作交流平台 , 形成覆盖全车类污染物排放的检测和实验能力 , 满足我国移动源监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需求 。
田红表示 , 成都基地将填补西部地区机动车排放权威认证空白 。 “目前新车及发动机的研发数据和国家排放标准制定的数据支撑多来源于汽车企业自己的开发测试及承诺 , 缺乏一定的公信力 。 成都基地的建成 , 将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 可为成都、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移动源排放提供权威认证 , 填补空白 , 满足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需求 。 ”
加速机动车环保产业聚集和迭代升级
“研究污染的源头管控 , 除了可以做好大气污染防治 , 还利于加速国内机动车环保产业聚集和迭代升级 。 ”田红说 , “通过研究 , 我们也许会发现是设备装置中的某个工作机理导致的污染物增加 , 或是尾气排放过程中的某个反应机理导致的污染物增加等 , 那么为了解决源头的问题 , 就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 , 促进整个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