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互联网服务的对象从C端到B端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它是人口红利渐逝后互联网的第二次折叠 , 是消费数字化的延伸 , 在上半场互联网和用户基础的加持下 , 服务B端……
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关系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深化 。 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连接 , 形成了消费者网络 。 互联网+将连接扩展到企业 , 形成了人与企业的外部连接 , 使得企业的商品与服务能够快速传递给用户 。 产业互联网进一步将连接从广度上扩展到不同产业企业间、从深度上纵深到企业内部 , 使得可以围绕用户需求重新组织要素和生产运营模式 , 更有效地实现供需匹配 。
产业互联网的本质 , 是从“流量经济”到“数字经济”的一种转变 。 其中 , “流量经济”就是对应消费级互联网;而产业互联网则是指产业内各环节的数字化 , 以及数字化之后的互联 , 核心在于产业端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应用” , 因而是一种“数字经济” 。
《2019数字化趋势报告》指出 , 当前数字化的应用领域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府、金融、零售、农业、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行业深入 。
消费互联网化影响需求侧 , 产业互联网可直接影响供给侧 。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互联网通过连接和分享完成市场教育和消费端的认知 , 并以此造就了一大批以前端展示信息为核心的企业 。 如电商平台、资讯平台、社交平台、交易平台、支付平台等 , 微信、淘宝、京东、美团、滴滴等巨头企业拔地而起 。 互联网随时服务着我们的生活 , 堪称“万能” , 这就是消费互联网 。
产业数字化则不同 , 它服务的对象从C端到B端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它是人口红利渐逝后互联网的第二次折叠 , 是消费数字化的延伸 , 在上半场互联网和用户基础的加持下 , 服务B端 。
相较于消费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的体量更大 。 这一点从两者的连接数和APP需求量就能窥见一斑 , 消费数字化的连接对象主要是人与PC、手机等终端 , 产业数字化连接的对象则包括人、设备、软件、工厂、产品及各类生产要素 , 数据统计 , 在工业领域 , 产业互联网的APP需求量可达6000万 。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 , 产业互联网的意义要比消费互联网加直接 。
借力互联网 , 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 , 传统企业可以更好地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更快捷地实现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 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 。
【【干货】如何搭建产业互联网体系?】这对于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搭建产业互联网体系
产业互联网框架的五维特点如下图所示:
产业互联网框架的五维特点
产业互联网的市场 , 不再是传统产业的单一市场 , 而是为满足需求跨产业的要素融合市场 。 在智能化的供需配置器支持下 , 能够快速洞察不同用户群同类需求的特点及趋势 , 从而指导企业调整内部生产运营提供匹配的供给 , 甚至借助互联能跨产业获取生产要素来更好地满足需求 。
利用信息技术 , 传统产业的物理产品将嵌入越来越多的数字功能 。 这促进了硬件产品向软件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 使得用户和企业都可以持续保持连接和交互 , 按使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广泛普及 。
产品升级:数字化、软件化、服务化
在数据和算法的支持下 , 人工和机器的分工合作将能达到更高层面的协同水平 , 即人与机器工作的无缝衔接 。 大量的流程性工作都将由机器承担 , 而人将更多负责对机器的管理维护和更需创造力的决策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