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6颗低轨宽带卫星带5G上天,与“星链”差多少?( 二 )


银河航天向观察者网透露 , 02批卫星单星设计通信容量超过40Gbps , 该批卫星主要用于技术验证 , 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网络新体制、新架构的探索及各类场景服务的验证 , 为日后大规模组网应用积累经验 。
“银河航天所说的容量是指对地面用户终端也就是对多用户上传加下载的总体能力 , Starlink的指标是单星平均20Gbps , 当然也有可能银河的40Gbps指的是双向‘卫星对地面用户终端+卫星对信关站’的通信容量总和” , 胡延平对观察者网分析 , “考虑到之前银河01首发星对信关站的最大通信能力达到48Gbps的后续公开信息 , 02批次单星通信容量即使用这种算法 , 也已经达到了与Starlink总体相当或实际高于Starlink的水平” 。
不过 , Starlink今年可能会发布单星通信容量80Gbps的Gen2也就是第二期卫星(此前有申请披露) , 但其实际发射可能要等到Gen1也就是第一期一万多颗星组网完成 , 最快也要两三年以后 , 由星舰发射到比目前高不少的上层近地轨道 。
本月6颗低轨宽带卫星带5G上天,与“星链”差多少?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 在这一过程中 , 卫星的多用户服务能力一直是重点和痛点 , 只有覆盖更多的用户 , 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 据银河航天透露 , 此次验证组网的星座具备同时给几千个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能力 。
Starlink单星可同时接入用户数量在100-200之间 , 银河航天则称 , 此次验证组网的星座“具备同时给几千个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能力” , 在胡延平看来 , 这可能是02批卫星取得的主要进展之一 。
“即使按照‘几千’的最低值2000计算 , 单星服务多用户的能力也比Starlink高不少” , 胡延平分析 , “当然几千个用户也有可能指的是天地一体、卫星通信与5G融合的情况下 , 透明转发、5G回传 , 星座直接间接服务到几千个地面用户 。 不过 , 个人认为大概率可能是卫星对地面用户终端的直接服务 。 ”
天线技术与可接入用户数直接相关 。 与Starlink对比来看 , 如果银河航天02批卫星直接接入用户的确可以达到数千 , 就有理由猜测这批卫星上采用了与01星不同的星载天线技术 , 或者采用了低轨宽带卫星侧相控阵天线技术 , 但这一点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 。
胡延平指出 , 相控阵天线以“平板天线”的体积和净重 , 以波束赋形、波束定向的多点波束技术 , 结合频率复用 , 可以在快速移动中支持单星同时接入较高数量级的地面用户 , 且平均功耗低、信号增益高 。 但LEO低轨道宽带卫星在总质量只有200公斤左右的迷你体积下 , 所需相控阵天线技术难度 , 与GEO同步轨道、HEO高椭圆轨道、MEO中轨道等大型卫星天线的集成度/通信密度不可同日而语 。 Starlink已经全面相控阵化 , 银河航天卫星与信关站之间可能还是抛物面天线 。
本月6颗低轨宽带卫星带5G上天,与“星链”差多少?
文章图片

规模化组网 , 要多少轨道和卫星?
除了单颗卫星的天线技术外 , 卫星互联网要想服务更多用户 , 大规模组网就必不可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