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周远方】
【本月6颗低轨宽带卫星带5G上天,与“星链”差多少?】俄乌冲突中 , 特斯拉及SpaceX CEO马斯克响应乌克兰要求 , 用“星链”(Starlink)支持在乌启动卫星互联网服务 。 去年12月 , 两颗星链卫星靠近中国空间站 , 后者不得不进行了紧急规避以避免灾难性碰撞 。 两件事再度引发外界舆论对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关注 。
“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 ,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未来智库专家胡延平对观察者网指出 , 先到先得、谁占谁用的原则 , 使得相关资源争夺的紧迫性空前凸显 。
近地轨道可容纳的卫星数量大约6万颗 , 预计到2029年 , 地球近地轨道就将部署大约57000颗卫星 。 全球处于组网、试验、立项等不同状态的星座计划 , 正在展开一场前所未有、势在必得、不容有失的竞赛 。 频谱资源的紧迫性高于轨道资源 , 目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 只有快速组网、形成规模 , 才可能有一席之地 。 有观点指出 , “星链”计划的4.2万颗卫星部署成功实施后 , 将对于我国卫星互联网形成重大竞争和挑战 , 威胁到我国空间安全乃至国防安全 。
中国航天领域早已重视 , 2020年 , 中国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 , 同时将其提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 。
3月5日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该任务还搭载一颗遥感卫星 。 随着2022年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进入加速发展期 , 外界也十分好奇中国的卫星互联网有何进展 。 这个问题 , 或许可在本月初银河航天02批卫星的星座验证组网中找到一些答案 。
胡延平向观察者网分享了他的观察与分析:通过02批卫星的组网试验星座与Starlink的分析对比 , 以及该领域下一步各种动向与趋向的分析 , 可以清晰观察到中国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 结合相关技术走势 , 也可以对该领域未来多种可能性有所预见 。
除银河航天这类商业航天公司之外 , “十三五”期间中国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为首的央企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计划 , 并发射了试验星 。 从目前国内已发布的卫星星座项目来看 , 卫星发射将集中在2022-2025年;从建设进展来看 , 目前已发射的多为试验星 , 尚未实现星座组网 , 典型代表有“鸿雁”星座、“虹云”工程、“行云”工程等项目 。
文章图片
银河航天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图源:银河航天(下同)
单星通信容量与星链相当
银河航天本次发射的02批卫星将在轨与首发星共同组成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 , 并构建星地融合5G试验网络“小蜘蛛网” , 具备单次30分钟左右的不间断、低时延宽带通信服务能力 , 将用于天地一体、天基互联等网络技术验证 。 这次任务对于推动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
作为一家商业卫星公司 , 银河航天成立的时间不长 。 2018年 , 哈工大毕业的徐鸣辞去猎豹移动总裁职务创办银河航天 。 成立2年后 , 该公司完成B+轮融资 , 投后估值近80亿 。
在卫星互联网建设过程中 , 通信容量是一项关键技术 。 2020年1月 , 银河航天首发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 成为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48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 , 也是全球首颗低轨高频毫米波卫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