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2号”卫星发射背后的金融支持——专访平安银行李跃:运用“物联网+卫星+金融”模式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加速传统产业升级( 二 )


李跃:“平安1号”卫星采用的是第一代卫星通讯体制 , 通讯功率相对较大 , 对地面卫星终端的要求也较高 , 比如卫星终端的天线尺寸较大 , 通信仰角较高 , 并且还是以卫星终端到卫星的单向通信为主 。
平安银行一直致力于优化卫星通信的能力 , 在第二代卫星通信体制的试验期开始就投入研发力量 , 不断去解决星地通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为了测试、验证星地通信的技术方案 , 研发团队在新疆、西藏、宁夏等地进行各种通信指标的测试 , 在测试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 当通信链路不通时 , 团队逐个环节去定位问题、解决问题 。 从卫星终端天线到主控芯片 , 再到终端射频模块以及卫星通信载荷 , 最后到地面站和数据中心 , 直到所有环节的问题都解决掉 , 才形成了稳定的第二代卫星通信体制 , 也才有了“平安2号”卫星 。
“平安2号”通信链路更稳定 , 通信成功率更高
NBD:2020年末 , 平安银行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射“平安1号”卫星 , 拉开了平安银行通过物联网“连接天地”的序幕 。 一年多过去 , “平安1号”卫星是如何帮助解决供应链金融面临的痛点和难点的?
李跃:首先谈一下供应链金融面临的痛点和问题:第一 , 产业链条长、跨区域业务众多 , 异地授信交叉、尽职调查困难、应收账款小额高频等 。 第二 , 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多数是“三无”企业 , 即“无信用、无账本、无抵押” , 在传统抵质押逻辑下 , 较难获得金融资源 。 第三 , 现阶段物联网应用大幅依赖地面光缆的信号传输 , 而光缆信号具有物理局限性 。
“平安1号”为物联网服务提供更及时、全面的数据支持 ,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易得性 。 一是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 , 在获得企业充分授权前提下 , 利用工业物联网设备合法合规、高效准确地采集企业生产运行数据 , 了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 。 二是应用数据建模为企业增信 , 通过物联网设备获取的数据加密回传至“星云物联网平台” , 平安银行据此进行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建模 , 在客户画像、风险控制等方面支持银行提供金融服务 。 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 不仅提高企业融资可获得性 , 更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
NBD:有具体案例吗?
李跃:目前 , 平安银行在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车联、智慧能源、智慧基建及智慧物流等六大实体经济领域落地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经营难、经营贵问题 。
以杭州某物流园为例 , 星云平台搭建以货为中心的大宗商品管理体系 , 仓储监控、数据流转等环节 , 通过物联网感知和仓储系统数据采集交叉验证 , 推动大宗商品仓储全面数字化管理升级 , 提升银行大宗商品行业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 平安星云物联网通过泛感知 , 连接实体经济与数字空间 , 一方面 , 在入库、监管、盘点出库等环节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 将钢铁、橡胶、铝锭等大宗商品的动产属性转化为不动产属性 , 从而通过动产质押为大宗商品行业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 , 进而结合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 , 实现仓储场景信息透明可控 , 帮助企业积累数据资产 , 推动仓储行业数字化升级 。
NBD:“平安2号”与“平安1号”相比有哪些进步?对比其他金融机构 , 两颗物联网卫星相继上天能为平安银行带来哪些独有的竞争优势?
李跃:与“平安1号”相比 , “平安2号”采用了新的通信体制 , 在技术与性能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 。 通信链路更加稳定 , 通信成功率更高 , 用户感受是数据发送速度更快 , 单次传送的数据量更大;地面最低5°仰角可以与卫星进行双向通信:终端可以发送信息也可以接受卫星信号;通信速率更大 , 最高支持3.5kbps , 速率相当于“平安1号”的3倍;卫星地面终端的通信模组尺寸更小、功耗更低 , 有效降低终端铺设和使用成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