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3月18日电题:辽沈“智”变
新华社采访人员蔡拥军、邹明仲、郭翔
初春三月 , 辽沈大地依然春寒料峭 , 但工业生产已逐渐升温 。 有“共和国工业长子”之称的辽宁正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 , 一场“智”变正在辽沈大地悄然上演 。
【辽沈“智”变】向智能要动力:从制造到“智”造
沈阳海尔冰箱智能工厂一栋占地7.8万平方米的厂房里 , 智能运送设备在地上和空中来回穿梭 , 生产线上尽是忙碌的机械手 , 每10秒就能下线一台冰箱 。
“智能化生产线节约了50%的人力 , 产出的冰箱质量可靠 , 深受市场欢迎 , 现在每天可以产出5000台 。 ”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经理田浩说 , “这条生产线还实现了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 。 用户在家就能定制冰箱 , 下单后工厂自动生产 。 ”
沈阳海尔冰箱智能工厂 , 是辽宁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车间改造的一个缩影 。
从东北制药原料药智能化生产线能耗降低15% , 到沈鼓集团数字车间实现对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线上管控……近年来 , 辽宁已有109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完成 , 形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1.2% , 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5.6% 。
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工业硬件的基础支撑 。 新松机器人作为行业“翘楚” , 这几年一直冲锋在老工业智能化改造的前线 。
在长春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 , 还未加装轮胎的车体通过移动机器人 , 从一个工位来到另一个工位 , 与工人配合着完成装配工作 。
“这是我们研发生产的移动机器人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相关项目负责人卢玉峰说 , “这个项目开创性地将双车联动转弯技术运用到重载、超长物体运输环节 , 操作人员无须走动 , 即可与装配机器人保持同步移动 , 显著提高装配效率 。 ”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 , 提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 , 推动了辽宁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 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
向高端要潜力:从“黑笨粗”到“高精尖”
在大连光洋科技集团25万平方米恒温恒湿地藏式生产车间 , 一台台“大块头”高端机床整齐排列 , 其中 , 一台5米多高的高端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 , 十分引人注目 。
“这台机床功能、性能对标国外同类产品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特别是这类机床的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核心零部件 , 都是企业自主研制的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 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超过90% , 已在军工、航空、汽车等重点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 是我们近些年来瞄准高端应用、定位原创 , 解决关键领域紧迫需求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江世琳说 。
“大路货”没有出路 , 走向高端才能赢得未来 , 这已成为越来越多辽宁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 。
作为国内知名药品生产和出口企业 , 东北制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 提升高端产品占比 , 在国内销售持续增长的同时 , 国际市场方面也表现强劲 。
“通过多年的努力 , 我们的主要原料药均已出口到高端市场 。 ”东北制药原料销售公司总经理李立说 , 左旋肉碱、磷霉素、硫糖铝等产品获得高端用户认可 , 与世界主流食品、保健品等重要客户的合作不断加强;吡拉西坦产品以全球最高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 。
辽宁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 受疫情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 辽宁工业经济虽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 但迈向高端的步伐十分坚定 。 集成电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多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 2021年 , 辽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24%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