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 有传闻称 , 晶科能源N型TOPCon效率不达预期 , 从而暂停了TOPCon二期的项目 。 TOPCon被视为当下光伏电池技术转型的主流方向之一 , 已有多家厂商押注TOPCon 。 若晶科能源相关产品不及预期 , 势必造成市场信心动摇 。
【TOPCon电池效率不及预期搅动市场神经 晶科能源回应称传闻不实】3月18日午间 , 晶科能源回应称 , 公司已投产的16GW N型TOPCon电池项目产能、良率等各项关键指标也在按计划稳步提升中 , 并有望提前实现满产 , 相关传闻不属实 。
龙头公司回应电池技术传闻
关于晶科能源TOPCon效率不及预期的传闻 , 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也与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交流 。
其中之一表示 , 晶科的TOPCon良率并没有达到对外宣传的那么高 , “CTM(组件输出功率与电池片功率总和的百分比)只有96% , 而不是宣称的98% 。 ”该行业人士提供的说法并未得到晶科能源方面的确认 。
不过 , 就在3月18日午间 , 晶科能源在互动平台上回应了本次传闻 。 晶科能源表示 , 公司在安徽合肥、浙江海宁已投产的16GW N型TOPCon电池项目 , 量产效率已超过24.5% , 产能、良率等各项关键指标也在按计划稳步提升中 , 并有望提前实现满产 。 相关传闻不属实 , 敬请投资者注意甄别 。
晶科能源还表示 , 公司自2019年开始N型TOPCon电池产能布局 , 关键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均已得到验证 , 正处于规模量产阶段 。 公司推出N型TOPCon组件产品已取得良好市场反馈 。 同时 , 公司还拥有相关技术储备 , 以进一步提升效率 , 降低成本 , 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
晶科能源品牌部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采访人员提供的情况显示 , 今年春节期间 , 晶科安徽基地1300多名员工全部坚守岗位 , 保证投产指标快速提升 。 尖山、合肥两基地相较原有计划均有望提前实现满产运行 , 将有效缓解TOPCon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 。
另外 , 该人士还强调 , 不久前 , 公司在华电集团组件集采中的中标组件类型为采用N型TOPCon技术的Tiger Neo新产品;凭借完善的海外销售网络 , 晶科N型组件签单量早已突破GW级别 , 并相较P型组件有良好的销售溢价表现 。
在此番TOPCon传闻中 , 还涉及另外一家龙头公司隆基股份 。 隆基股份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 , “我们没有评论过不同的技术路线 , 大家都有不同的发展机会 。 ”采访人员获悉 , 隆基目前已经确定了下一阶段的电池路线 , 但由于尚未形成规模 , 因此 , 并未对外公布 。
光伏电池路线迎变局
2021年6月 , 隆基股份曾一口气宣布了三项电池效率刷新世界纪录 。
其中 , N型TOPCon转换效率达25.21% , P型TOPCon效率达到25.02% , HJT(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5.26% 。 而在同一时期举行的隆基股份年度股东大会上 , 电池路线选择也受到投资者关注 。
彼时 ,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回应称 , 公司会率先投产TOPCon电池 , 至于其他技术的电池会不会投产 , 以及什么时候投产有待进一步评估 。 他还强调 , 公司在其他电池技术上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 即使率先投产TOPCon电池 , 也不代表TOPCon在多种路线的竞争中胜出 。
然而 , 上述情况已悄然生变 。 今年1月底 , 隆基股份旗下泰州隆基年产4GW单晶电池项目环评信息披露 。 隆基股份计划在泰州隆基电池厂内 , 在原年产2GW单晶电池项目的基础上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改造 , 改建成8条HPBC高效单晶电池产线 , 预计形成年产4GW的电池片产线 。
业内信息显示 , HPBC技术方式为P型IBC , 基础技术仍然是当前主流的PERC , 隆基针对该技术路线的研发酝酿已久 。 也有观点认为 , HPBC技术大规模量产依旧面临挑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