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消失趋势下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二 )


传统金融机构自身具有牌照、资金、门店等优势 , 而这三个方面正是金融科技企业的短板 , 通过双方优势的相互融合 , 能够在技术手段、获客、用户运营、智能风控、产品服务、流程优化、提能增效等方面进行有效提升为双方的发展创造新机遇 。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双刃剑 ,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中达到了“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风险 , 尤其是在数据安全方面 。
流量红利消失趋势下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文章图片

科技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与传统金融相比 , 金融科技的风险不仅没有弱化 , 反而有强化原有金融风险的可能 。 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正处于发展初期 , 不完全成熟 , 需要进行整合、测试和大量的风险评估 。
与此同时 , 科技在提升金融交易的便利性 , 金融交易规模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 巨额的资金在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跨区域、跨国界的流转 。 但这也埋下了金融特有的快速传染 , 快速扩散 , 连锁反应的隐患 。
此外 , 在企业挖掘已有流量寻求业务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信息乱用等风险 。
因此 , 在实际运用中 , 金融科技企业应当遵从两个原则 , 一是任何的数据交互一定经过用户授权的 , 守住法律底线;二是未经用户授权一定不能开放底层的数据 。 金融科技企业更加重视从储存方式上进行用户数据保护 , 例如运用比较安全的储存方式 , 也要重视在数据使用上的保护 。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 , 企业间数据的交互较为粗放 , 有直接裸存交互的现象存在 ,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数据倒卖 。
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方面 , 企业要有立法保护的概念 , 若触犯用户的隐私安全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 , 是否可以得到法律的执行等 , 有了立法保护才能从根本上让企业重视 。
此外还要注重从业人员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方面教育 。 明确从业人员将用户隐私信息有偿提供给第三方属于违法行为 , 提高从业人员对于用户隐私保护的意识 , 注意工作流程的操作 。
而在具体信息管理上的操作流程 , 例如在信息的收集、保存、使用、授权等方面分层次进行管理 , 而且要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 , 保证即使在电脑丢失之后对方也不能完全还原数据本来的面目 。
贝壳找房青岛站感谢您的观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