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消失趋势下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在内的新兴技术不断发展 , 科技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 无论是在精准获客方面还是用户体验方面 , 金融服务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
在目前看来 ,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已经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 传统银行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很多都重仓金融科技 。
与此同时 ,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技术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 相比之下平台获取流量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 行业“流量”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
流量红利消失 , 紧抓用户体验
【流量红利消失趋势下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在2016年我们一个放款成本才小几十元 , 后面翻了十倍 。 到目前 , 行业内获客成本可能达50到100元 。 ”某互联网金融企业高管表示 , 互联网金融流量红利接近消失殆尽 。
但也有从业者认为:“在目前看来 , 金融科技领域的流量还没有达到饱和程度 , 但所谓的流量红利一定是慢慢消失 , 这指的是低成本、快速获得流量的方式 。 ”
事实上 , 对于互联网来说“流量红利消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 早在2015年就有业内人士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流量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
但从某种意义上 , “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实际上是一个相对问题 , 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 , 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12.8亿 , 在用户数量一定的情况下 , 金融科技企业每增加一个新用户的同时其流量红利也将随之减少一分 。
如何研发能留住流量和提高用户粘性的产品变得至关重要 。 在互联网时代 , 人们的注意力停留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 比如虽然当下一些火爆的网红产品能瞬间吸引大众的眼球 , 但很可能当这个产品还没等到完全普及 , 便会被新的网红产品所取代 。
在低成本、快速获取流量的方式逐渐弱化、获客成本飙升的时期 , 金融科技企业一方面要明确自身用户画像 , 精准优化产品提高用户体验 , 盘活存量用户黏性 。 另一方面 , 金融科技企业要不断提升品牌高度 , 做到品牌溢价 , 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进行获客 。
此外 , 随着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拥抱科技 , 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 , 形成产品 , 向传统金融机构赋能 也成为了新的业务模式 。
流量红利消失趋势下金融科技企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文章图片

金融与科技互补 , TO B服务优势明显
随着开放银行的趋势愈加明显 , 大型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 与此同时 , 城商行也纷纷选择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 。
事实上 , 传统业务始终围绕着费用驱动+人海战术的方式开展业务 , 在房贷、车贷等低频高资金的需求方面的弊端较为明显 。 金融科技公司正是把握住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痛点 ,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画像 ,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解决了在场景流量以及对客户风险方面瓶颈性的问题 , 实现了低成本批量获客 。
金融科技企业TO B赋能具有三大优势 , 一是在数据积累方面 , 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金融公司都掌握了大量的用户线上消费行为数据 , 可以通过技术对用户进行实时跟踪 。
二是在市场推广上对新的渠道、用户全方位的信息和用户未来活动的预期都有精准的判断 , 所以对于跨行业、跨渠道其数据推广的优势也较明显 。
三是技术优势 。 科技公司天生有技术方面的敏感度 , 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团建搭建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 同时它可以通过并购整合、自主研发等 , 对于新技术运用的效率和投入的精准度有更高的价值和优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