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 以高速互联、泛在移动、天地一体、智能便捷、综合集成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形成并不断完善 ,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席卷全球 , 技术创新强力推进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 。 在此背景下 ,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支撑空间 。 《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2018)提出了智能教育环境、智能学习过程支持、智能教育评价、智能教师助理和教育智能管理与服务等5大“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场景 , 全面勾画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蓝图 。 显然 , 这样的蓝图深刻冲击着原有教育的实施方式及评价体系 , 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变革性要求 , 信息技术素养必将成为教师的根本素养之一 。
文章图片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吴颍惠
信息技术素养
已成为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
尽管国际上许多人做过职业分析调查研究 , 在人类社会360多种职业中 , 教师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仅有0.4% 。 但这个结论并不能说明教师职业可以远离现代信息技术而独立存在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 , 像智能助理这样高度集成的、个性化的机器人肯定会成为教育教学的必备辅助 , 人机结合的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的普遍形态 , 因此 , 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 。
一般而言 ,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分为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包括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感知、判断、评估和反思等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在普遍的信息获取、交流、娱乐、商务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学习、网络社交、网络交易以及网络娱乐等方面的能力 。 信息技术理解是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 ,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技术素养的核心 , 也是信息技术素养的行为体现 。 随着人类社会网络安全意识的加强 , 信息技术素养中还包括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守法自律和网络道德能力等因素 。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学习资源发达的未来社会 , 教师能否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教育信息 , 成为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之一 。 同时 , 教师需要主动适应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教育信息化的变革 , 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 这是面向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
文章图片
未来教师面临
信息技术素养挑战
所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人简称“信息素养”)是指提升广大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认识、伦理、知识、技能及应用等基本素养 , 包括信息技术认知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互联网终身学习能力等 。
信息技术认知能力 。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刚刚来临 , “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时代已在不远处招手 。 随着高性能计算、图形图像处理、人机交互等技术发展 , 虚拟现实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
计算机、互联网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平台 , 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则为教育教学情景设计、展示和教学的实施提供全新的平台和手段 , 通过情境创设 , 使教师和学生投入到可感知的、逼真的学习环境中 , 这显然具有常规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 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都有重要的帮助 。 这就要求教师尊重新技术、认识新技术 , 不断学习新技术 , 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改进教育教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