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 , 改变了原来单纯的“师生”二元关系 , 增加了技术媒介的作用 , 形成了“教师—技术—学生”的三元结构 。 可以说是技术促进了课堂教学变革 ,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教师则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咨询者 。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对师生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 , 新知识、新信息、新任务大多来自教师、来自书本 , 而在信息化支持的课堂上 , 新知识、信息信息更多则来自网络 , 学习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向更广阔的时空延伸 。 与之相应的 , 教师教学任务不再只是提供最好的讲授 , 而是为学生设计最适当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设计最合适的学习策略 。
文章图片
在人工智能时代 , 人工智能将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 推动个性化、适应性教学开展 。 比如 , 学习分析技术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实施个性化和适应性教学;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支持创建模拟环境 , 向学习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 , 也可以实现实时交互 , 为学生提供“真实性”“交互性”以及“沉浸性”的教育环境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虚拟现实的仿真场景中参与体验活动 , 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 在这种背景下 ,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
信息获取能力 。 互联网为人类知识和信息的几何级增长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 。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无边的信息资源库 , 教师必须具备熟练运用搜索引擎、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等能力 , 利用搜索引擎、专业网站获得更直接、更有用、更便捷等信息资源 。 当然教师还应当具备信息资源管理的技能 , 如网络资源的查找、分类、储存、提取 , 为网络资源建立收藏夹、多窗口浏览、资源下载等 。
互联网终身学习能力 。 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 。 互联网为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中便捷地获得学习机会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 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能力 , 还需要教师具有教育学、计算机、统计学和学习科学的背景知识 , 具备多学科的交叉能力和素养 , 能够从互联网上自由获得有用信息 。
另一方面 ,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会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 , 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 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 不断更新、丰富信息技术素养以应对裂变式的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 。
【观点丨吴颍惠:面对未来教育挑战,教师需提升信息素养能力】总之 , 信息素养是教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 直接决定了信息化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 没有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 教育信息化发展是空中楼阁 , 因此 , 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