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电子管
上图是直径为2-3厘米 , 高度为5厘米的电子管 。 电子管的下面有一个阴极 , 把它加热之后会向上发射电子 , 上面有一个阳极收集电子 , 中间的栅极负责控制电子通过量 。 栅极相当于闸门 , 电子束相当于水流 。
文章图片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946年2月 ,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 这台计算机用了17500只电子管 , 重量有30吨 , 占地面积很大 , 耗电量达174千瓦 。
这台电子计算机可以完成每秒钟5000次的加法 , 在当时来说速度非常快 。 但是 , 这台电子计算机存在一个大问题:机器平均每7分钟就要烧坏一只电子管 , 因此它的使用效率非常低 。 原因在于电子管在高温、高压、高热的情况下工作 , 可靠性非常差 。 为了长期稳定使用计算机 , 我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代替电子管的器件 。
1947年 , 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 , 三名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 。 它很小 , 像一颗黄豆那么大 , 功耗很低 , 也不发热 , 使用寿命可达十几年 。
文章图片
晶体管发明人肖克利(W. Shockley)、巴丁(J. Bardeen)和布莱坦(W. Brattain)(左) , 晶体管原型(中)以及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右)
1954年 , 美国贝尔实验室利用晶体管构建了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 我们称其为第二代计算机 。 这台计算机耗电只有100瓦 , 可以完成每秒钟100万次的运算 , 运算速度远远快于第一代计算机 。
这台晶体管计算机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它有很多焊点 , 在高温和机械震动很强的情况下 , 它的可靠性依然不好 。 因此人们急需找到另外一种器件 , 能够进一步缩小体积 , 提高可靠性 。
文章图片
基尔比(Jack Kilby)和他发明的集成电路原型
4年后的1958年 , 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年轻工程师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的理论模型 。
文章图片
诺伊斯(Bob Noyce)和掩膜版曝光刻蚀方法制造的集成电路
1959年 , 鲍勃·诺伊斯(Bob Noyce)创造了掩膜版曝光刻蚀方法 , 用来生产集成电路 。
文章图片
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IBM360
到1964年 , IBM公司用集成电路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集成电路的计算机 , 也称为第三代计算机 。 这个计算机有大、中、小共6个型号 , 涵盖了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两方面的应用 , 像一个罗盘一样能够360度全方位使用 。 因此 , 它起名为IBM360 。 这台计算机与之前的计算机相比最大的特征 , 就是从军用为主转向了民用为主 。
文章图片
泰德·霍夫(Ted Hoff)(左)和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右)
1970年 , 英特尔公司的一位年轻科学家泰德·霍夫(Ted Hoff)主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 。
关于英特尔4004 , 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 。 当时的微处理器并不是为了计算机 , 而是为日本人的计算器设计的 。 英特尔公司设计好4004之后 , 就把微处理器交给了日本公司 。 按照当时的规定 , 出钱的公司拥有知识产权和技术 , 因此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的产权属于日本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