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觉得微处理器很好 , 但是又很后悔 。 他们没有掌握升级技术 , 每次升级都要花钱去找英特尔 。 每次还要花钱 , 觉得很不合算 , 于是就把微处理器还给了英特尔 。 英特尔公司非常高兴 , 为什么呢?因为英特尔公司把微处理器交给日本人之后 , 他们也很后悔 , 认为这么好的东西交给日本人实在太遗憾了 , 所以日本人把东西交回来时 , 英特尔公司喜出望外 。
从那以后 , 英特尔公司的主攻方向从半导体存储器转向了微处理器 , 发展成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
文章图片
第一台IBM PC
又过了10多年到1981年 , IBM公司宣布第一台IBM PC诞生 , 它用的是英特尔的微处理器 。 我们今天使用的个人计算机(PC)包括笔记本电脑 , 都是从IBM PC派生出来的 。 个人计算机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 , 从IBM360那样主要面向商用 , 变成了主要面向家庭和个人 。
现在 , 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并且存在两个极端 。
文章图片
神威·太湖之光
一个极端是大型的超级计算机 , 例如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 。 它曾经四次蝉联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第一名 , 具备非常高的运算速度 , 每秒钟可以完成12.5亿亿次运算 。
文章图片
iphone12
另一个极端是手机 , 例如iphone12使用的A14的处理器每秒钟运算次数可达到11.8万亿次 , 这也非常惊人 。 要知道在1969年 , 美国航天局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 。 当时他们所拥有的所有的计算能力都不如我们今天的一部手机 。
我们经常开玩笑 , 美国人用那样的计算能力把宇航员送到了月球表面 , 但是今天我们拿着手机来打游戏 , 或者做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工作 。 但这就是技术的进步 。
文章图片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左)和罗伯特·登纳德(Robert Dennard)(右)
谈到集成电路的发展时 , 有两个人我们不得不谈 。 一个是戈登·摩尔(Gordon Moore) , 他在1965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 。 他通过观察 , 预测到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大概每过一年翻一番 , 后来又修改为每过18-24个月翻一番 。
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 人们在回顾这篇论文时 , 惊奇地发现摩尔预测的非常准 。 于是 , 人们产生了另外一个疑问 ,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延续这样的发展速度 , 每年都能让集成度翻番 。
1974年 , IBM的科学家罗伯特·登纳德(Robert Dennard)在论文中写道 , 按照他的方法 , 就可以一直延续摩尔定律 。 他提出的正是等比例缩小的方法 , 该方法讲的就是如何去实现摩尔定律 。 登纳德定律和摩尔定律合称为摩尔定律 。
说道摩尔定律 , 只需要记住三件事:每代工艺与上一代相比 , 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 晶体管的数量翻一番;或者在晶体管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 面积可以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它的速度提升40% , 功耗下降50% 。 我们称之为PPA , 即Performance , Power , Area 。 只要你知道PPA , 就表明你是了解集成电路的 。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 , 每18个月它的集成度就要翻一番 。 因此它是2的N次方的发展速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