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动力刘百奇:现在星多箭少,怎么看中国商业航天与马斯克差距

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的距离在拉大还是缩小?民营企业造火箭是种什么体验?固体火箭能不能挣钱?中国何时能拥有自己的可回收火箭?
3月22日 , 商业航天企业星河动力(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百奇在一场直播中提到 , 今年计划完成5-6次固体运载火箭商业发射 , 固体火箭好比出租车 , 液体火箭就像大巴车 , 谷神星一号火箭是出租车 , “我们就是要把出租车的价格做到和大巴车一样 , 持续研发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 ”“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计划2023年实现入轨首飞 , 争取在2025年-2026年左右实现入轨回收 。
刘百奇表示 , 中国商业航天与SpaceX之间 , 从技术角度来说距离拉大了 , 但世界的进步是螺旋式的进步 , 不必为当下差距拉大而感到悲观 。 “在低轨卫星发射这方面 , 我们的差距未来两三年会逐步缩小 。 我们追求的是把这些低轨星座从地面运到太空 , 每公斤卫星的发射成本以及发射成功率 。 ”刘百奇表示 , 在商业高性价比方面 , 未来几年中国商业航天会迎头缩短差距 。
造火箭是“万人一杆枪”
2020年11月7日 , 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将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一颗天启11星送入预定轨道 。 去年12月7日12时12分 , 星河动力在酒泉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二)运载火箭 , 将5颗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
“固体火箭研发是不是很简单?”刘百奇谈起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时的经历 , 当时国内一位著名火箭专家告诉他 , 从统计结果来看 , 全世界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的很少 。
比如在谷神星一号首飞之前 , 2020年9月 , 美国群星公司(Astra)首次入轨发射尝试失败 , 3.1版火箭(Rocket 3.1)的制导系统导致运载火箭偏离计划弹道 , 发射后不久发动机就关闭了 , 后来又连续失败两次 , 直到第4次挑战才获得成功 。
星河动力刘百奇:现在星多箭少,怎么看中国商业航天与马斯克差距
文章图片

“并不是我们想象的 , 因为它小、成本低 , 它就简单 。 ”刘百奇表示 , 不管火箭是大是小 , 这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造火箭都是“万人一杆枪” , 从设计、生产、制造到装配、测试、发射都需要抓 。 “打个比方 , 10000个人去参加考试 , 所有人都得了100分 , 这枚火箭才能够实现圆满成功 。 ”
“单单是火箭设计这部分工作 , 涉及到的火箭细分专业可能需要三十几个专业 。 要想设计一发火箭 , 每一个专业可能至少需要一个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任级设计师 , 再加几名技术骨干 , 这样可能就需要一个接近百人的专业队伍了 。 ”
而打成一枚火箭也意味着一家企业具备了研制运载火箭的总体能力 , 具备了把控火箭所有风险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 。 “具备这样能力的国家 , 全世界只有11个 , 现在维持稳定能力的也就7个左右 。 ”
商业航天方面 , 刘百奇介绍 , 在SpaceX之前 , 美国最早成立的商业火箭公司是1980年创立的太空服务公司 , “一直干到1994年 , 整整苦熬了14年 , 最终火箭没有入轨 , 公司倒闭了 。 ”
“我们可能过于纠结是固体还是液体火箭 , 是煤油还是甲烷火箭 。 但想要做成一枚火箭 , 这件事情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 , 人少、钱少 , 时间又很短 , 这都是很大的挑战 。 ”刘百奇表示 , 当我们在谈论火箭难易时 , 还是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
今年计划发射5-6次
2002年 , 在洛杉矶郊区埃尔塞贡多格兰大道东1310号 , 马斯克租了一间旧仓库用于开展太空事业 , 毫不起眼的SpaceX成立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