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条线建立在第一条线的算力基础上 , 延展出的大的技术框架 , 它分为几个层面 , 一个就是数据放在哪里 , 如何去做虚实结合 , 比如云原生;另一个层面就是数据如何传输和二次开发的问题 , 这其中可能包括引擎、创作工具等 。
有了算力和基础技术架构之后 , 内容上应该如何更好地呈现或与用户更好的交互?进而又有了第三条线 。 这其实涉及到两个方向 , 一个是硬件层面 , 作为入口和载体 , XR是我们会重点关注的方向 。 另一个方向就是整体的内容应用 , 游戏、文化内容等等 , 但这个方向上 , 我们普遍认为时机未到 , 当下的时机更适合去看底层内容搭建的基础层 。
创业邦:当一个创业项目被定义为元宇宙 , 是否会被更严苛地看待?
云岫资本:这是自然的 。 现在太多项目把自己包装成元宇宙的东西 , 但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 。 “元宇宙”不是一个新的东西 , 而是一些技术升级和模式升级带来的崭新变化 , 被一些项目带上了“元宇宙”这个Tag 。 你去看的话 , 很多并没有什么底层逻辑上的创新 , 不是像芯片、机器人一样 , 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
我们和投资人整体会很积极地去看元宇宙的项目 , 但同时也会带着很多问题和思考 , 会相对谨慎和保守一些 。
创业邦:这样谨慎的态度带来怎样的投资偏好?
云岫资本: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 , 我们比较少关注外围的“情绪” , 而是更多地看团队和企业的内核 。
基于此 , 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布局目前会集中在中早期的项目 , 因为有机会去更长期地陪伴 , 去验证项目的周期能力 。 相比之下 , 偏中后期的项目我们会更看重商业化能力 , 除非海外已经有了发展较好的对标 。
文章图片
云岫项目“奇点临近”眼镜智能化概念图
文章图片
在爆发之前 , 底层技术就开始“野蛮生长”
创业邦:我们能否期待元宇宙爆发会出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云岫资本:挺难说会有一个所谓的标志性事件 。 这个事情更像前几年的“5G”和“物联网” , 我们现在也不能说5G已经爆发了 。
但这不代表围绕这个领域无事可做 , 回想互联网时代 , 现在会觉得第一台电脑和第一台iPhone是标志性事件 , 是一个跨时代的时间节点 , 但是在他们诞生之前 , 已经有非常多的技术基础在支撑了 , 只不过是电脑和手机把这些技术做了一些可视化的呈现 。
也许对于元宇宙来说 , 这个划时代的硬件节点会是某个XR设备 , 但这个领域还需要几年的技术沉淀 。 在此之前 , 会有很多技术比大家想的要跑得更快 , 或者它自己在默默成长 , 但大众并没有看到 , 它可能并不是在消费级的角度呈现出来 , 比如“三维建模” , 把二维地图变成三维的 , 现在政府已经在扶持;“3D数字资产” , 已经在很多游戏、电影中直接使用 , 普通大众可能并不熟悉 , 但这些技术确实在不断成长 , 会成为未来“元宇宙”爆发的一个基础 , 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去布局的 。
创业邦:元宇宙有哪些细分赛道存在被低估的创业机会 , 鼓励创业者多去尝试?
云岫资本:现在每个细分赛道 , 都很多人在做 , 并不能说哪个被低估了 。 我们可以说有一些相对看好的方向 , 可能因为技术门槛比较高 , 做的人相对少一些 。
举个例子 , VR硬件已经相对成熟了 , 在此基础上 , 有些人在开发VR的内容 , 数字人等 , 参与的人很多 , 竞争也会激烈 , 也需要长久的生态规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