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痛惜还是振臂一呼?!浅见西安本土房企20年间的涅槃重生( 六 )
站在今天我们回看 , 本土房企不复当年之勇是不争的事实 , 除了个别品牌由于个人关系出现“崩盘”而销声匿迹 , 14年开始的楼市静默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 特别是让踌躇满志的本土房企捉襟见肘 , 不妨来试图分析下背后的原因 。
首先 , 在整个行业将发展中心向产品品质转变的过程中 , 本土房企不同于全国性知名房企而缺乏技术积累 , 只能眼看着万科、龙湖、金地、中海等等用模块化的成熟产品进行微调就可以赢得市场的认可 , 而这样的短板在没有技术和资金的储备下 , 短期内要想赶超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 很容易让本土房企进退维谷 。
其二 , 2009年-2015年 , 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 , 西安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 , 房价基本维持不变 , 销量走低 , 在利润空间压缩背景下 , 本土房企资金压力加大 , 部分企业甚至迫不得已退出房地产市场 , 这种现象在2014年、2015年尤其严重 。 事实上 , 的确如此 , 地产开发过程中 , 资本几乎影响从土地获取、项目周转、产品设计、营销活动以及人才流动等各个环节 , 不同于外埠房企 , 具备更强的融资能力 , 而且他们开拓的城市多 , 可以充分利用相互间的资源弥补个别地市的资金缺口 , 从而形成良性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