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北京中小学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科学热情( 三 )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北京中小学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科学热情
文章图片

一师附小的学生们在课后服务时间段观看“天宫课堂” 。 学校供图
该校四年级四班学生关宥思介绍 , 他最感兴趣的项目是“液桥实验” 。 “王亚平老师把两个放着水球的玻璃板缓缓靠近 , 变成一个足足有几厘米的水柱时 , 特别激动 。 ”关宥思觉得通过这次的天宫课堂 , 他不仅对宇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 还有了对宇宙的好奇 , 甚至产生了航天梦想 , “我得努力学习了 。 ”
五年级四班的王秋涵也对这个实验印象深刻 , “我们在地球上用手指沾水 , 只能形成很短的水柱 , 在太空 , 水柱长多了 , 实在太神奇了 。 ”王秋涵说 , 自己以后要更留意身边的细节 , 也许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太空中会不一样 。 杨晓明介绍 , 今年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学习“海防英雄人物” ,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 也会鼓励孩子们学习航天员的英雄事迹 。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简称“朝阳实验小学”)蒋老师介绍 , 该校也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观看了此次的“天宫课堂” 。 该校三年级一班学生朱禹瑶表示 , 自己最喜欢的是“水油分离实验” , 她发现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 , 但是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 , 水油分层现象又出现了 。 朱禹瑶也想尝试做实验 , 寻找能够使水油分离现象消失的方法 。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学生们也观看了此次“天宫课堂” , 并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梳理各自的收获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部分因疫情影响居家学习的学生也同步收看了此次直播 。 史家小学五年级的小李同学告诉采访人员 , 班主任一早就在班级群里提醒大家及时收看直播 , 下周班会还会进行观后分享 。
采写 新京报采访人员 刘洋 杨菲菲 采访人员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