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小样本少 大脑扫描研究结果不靠谱

一直以来 , 人们使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进行脑部扫描 , 研究大脑结构或活动模式与复杂性状之间的联系 。
但多年来 , 人们一直怀疑上述研究中的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并不可信 。 而现在 , 这一猜测得到了证实 。
根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Scott Marek及同事近日发表于《自然》的一项研究 , 迄今 , 几乎所有上述研究的参与者都太少 , 无法得到可靠的结果 。 研究小组发现 , 这样的研究需要观察成千上万人的大脑 , 但目前的一些研究通常平均只涉及约23人 。
Marek团队分析了目前正在进行的3项最大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 。 其中包括英国生物银行开展的一项研究 。 该研究当时已对近3.6万名参与者进行了脑部扫描 , 并研究了大脑结构或功能与两个研究得相对充分的特征——认知能力和儿童“精神病理学”得分之间的联系 。
通过对不同参与人数的研究进行多重分析 , Marek等人发现 , 当使用小样本进行研究时 , 研究性状与大脑结构或功能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 但用大样本进行研究时 , 上述相关性要么被夸大 , 要么完全是不成立的 。
在某些情况下 , 不同的小样本研究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 因为人们的大脑多变 , 这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
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Kevin Mitchell说 , 尽管Marek团队只研究了两种性状与大脑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 , 但他们得出结论 , 这种脑部扫描研究需要数千人参与 , 才具有广泛适用性 。
该研究表明 , 此前开展的小型脑部扫描研究的结果存疑 , 除非它对数千名参与者进行了研究 。 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也存在这种情况 。
牛津大学的Cassandra Gould van Praag说 , 该研究可能给MRI带来一场生存危机 , “这有点像皇帝的新衣” 。
类似的现象在心理健康遗传学研究中也出现过 。 在20世纪90年代 , 研究人员基于对数十或数百名参与者的小型研究 , 发现了与抑郁症和攻击性等相关的“基因” 。
然而 , 一项对数十万人进行DNA测序的大型研究表明 , 抑郁症等常见疾病实际上受到数百种基因变异的影响 , 而且每种基因变异的影响都很小 。
大脑扫描领域也需要进行类似的改革 , 研究人员在获得资金之前要致力于开展正确的研究实践 。 Marek指出 , 如果多个研究团队联合起来开展一项大型研究 , 仍然可以“挽救”现有的小型研究 。 (徐锐)
相关论文信息:
【规模小样本少 大脑扫描研究结果不靠谱】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92-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