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首曝一支神秘的技术团队,带队专家自研引擎经验超23年( 二 )


02
完成这一项目后 , 由于对游戏引擎技术领域沉淀及发展的看重 , 连冠荣选择进入腾讯继续深耕 。 他所在的部门是腾讯游戏的生态发展中心 , 这个部门的定位是研发中台 , 有着几十位像连冠荣一样的技术、美术领域专家, 为外部合作研发团队提供技术、美术、项目管理等全方位、全工种的赋能与支持 。
比如在帮助一支团队解决需求时 , 他们会首先实地拜访、展开例会讨论 , 以了解制作人的想法和团队的需求 , 再在技术 , 美术及生产管线层面规划项目所需的支持 , 制定一些为团队量身定做的方案 。
这往往要求他们在需求思考上比策划想的更深、更远、更立体 。 就像是某次 , 有一支团队的策划提出 , 想生成一些植物随风摆动的效果 , 但这个功能显然提得有些突兀 。 而他们则在系统层面考虑 , 将需求延伸到了游戏在不同天气下的表现 , 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来研发完整的天气系统 。
这种工作的特殊性 , 让他们几乎涉及到游戏开发的各个工序 , 比如渲染、工具、AI、物理效果、动画 , 甚至是声效等等环节 。 不过正因为这种站在第一线的交流和合作 , 他们也往往能了解到行业真正的研发痛点 , 做好技术方面的总结与沉淀 。
连冠荣说到 , 不少团队都会在图形算法以及一些开放世界的技术上遇到问题 。 而在问题背后 , 一些关键功能的缺失 , 才是这些团队真正的痛点 。
比如面对大世界地图的内存加载问题 , 需要使用的流式加载(Level Streaming)技术——即使是性能强劲的PC , 也不可能一次性将整片地图加载进内存 , 这就需要通过流式加载将大地图分块 , 当玩家进入时才加载地图 , 离开后便进行释放 。
但一些引擎本身缺失这部分功能 , 这就要求他们实现完整的大场景管理和流式加载 , 并包含地形、物件管理 , LOD计算、远景Imposter , 道路、河流、海洋渲染管理 , 以及提供对外交互接口等 。 同时为了与之配套 , 他们还要开发一系列相关工具 , 比如PCG数据导入转换、场景分块多人编辑功能等 。
有了这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 才有可能在游戏中实现大世界、开放世界 。 而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 其实就是实现这种「可能」 。
03
在前沿研究方面 , 连冠荣提到 , 他们有一个关键词:「业界领先」 。
在了解团队需求之外 , 他们也会针对一些能预判到的问题做预研 。 比如在短期研究方面 , 他们会调研业界在某个技术领域的现状 , 如实时全局光照技术、动画的Motion matching、超分辨率技术……并了解它们在主机或手机上落地的痛点 , 然后分析原因 , 并提出比业界领先的方案 。
像是他们正在实测阶段的前沿研究 , 其中一个研究名叫Gradient Adaptive Filtering And Up-sampling(GAFU)提升分辨率方案 , 就比业界方案的运行速度快了大约350%-400%;另一个研究名叫Weight Index Spherical Harmonic (WISH) 的全局光照方案上 , 他们甚至能将内存占用由300M降至8M , 也就是说提升了3700%的效率 。
腾讯首曝一支神秘的技术团队,带队专家自研引擎经验超23年
文章图片

在中长期研究方面 , 他们也在试图结合人工智能方法 , 实现各种功能的优化、模拟、渲染 。 比如连冠荣正在研究高精度布料的物理模拟以及可微分渲染建模 。 除此之外 , 还有许多我听都听不懂的课题 。
而且他们仍然在寻找各种各样的人才 , 比如在图像方面需要非写实渲染、写实渲染、开放世界渲染优化、实时全局光照、特效等人才;在动画及物理方面需要行为树、运动匹配、AI运动合成等人才;在开放世界技术方面需要PCG , 工业化 , 智能化管线研发等人才. 连冠荣相信, 在这个团队, 技术人通过站在一线与业界交流并做技术支持及创新工作, 将会对他的技术提升及行业竞争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