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布局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

本报北京3月23日电 采访人员付朝欢报道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 , 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在今天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产业布局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王翔表示 ,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世界首位 , 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 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 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 , 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 “同时 , 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 , 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 , 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 , 需加强顶层设计 , 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
《规划》明确要求 , 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 坚持“创新引领、自立自强 , 安全为先、清洁低碳 ,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 稳慎应用、示范先行”的基本原则 , 推动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目标 。 “十四五”时期 , 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 , 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 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 ,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 。 到2030年 , 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以及供应体系 , 产业布局合理有序 , 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 到2035年 , 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 , 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 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
据王翔介绍 , 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以及氢安全和公共服务等 , 《规划》提出了四方面任务:
一是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 。 围绕氢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 , 准确把握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方向 , 聚焦短板弱项 ,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 推动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平台 , 形成更加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 不断提升氢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 。
二是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 统筹全国氢能产业布局 , 合理布局制氢设施 , 稳步构建储运体系 , 统筹规划加氢网络 , 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 。
三是稳步推进氢能示范应用 。 坚持市场导向 , 合理布局、把握节奏 , 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 , 拓展在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商业化发展路径 。
四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 。 建立健全氢能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性电价等政策;建立完善氢能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多元应用等领域标准;加强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安全监管 。
此外 , 为推动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 《规划》还从做好统筹协调、打造“1+N”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环境、强化落地见效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