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在线解读《蓝皮书》(举办方供图)
《蓝皮书》指出 , 目前受访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备总体情况较好 , 但相关的软件系统还较为欠缺 。 超半数的受访学校已开设或正在筹备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活动 。 而随着“双减”政策落地 , 人工智能教育正成为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丰富“课后三点半”服务的重要组成 , 尤其中部地区最为突出 , 超过85%的学校考虑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课后服务 。
教师整体认可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价值 。 学生普遍愿意使用人工智能学习工具 , 并希望获得个性化评估与辅导 。 同时 , 对于学习形式 , 课外活动、竞赛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受学生们欢迎 。
调查发现 , 当前 , 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主要集中在1周1课时 。 经费不足、缺乏专业师资、无技术条件支持是阻碍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 。 中小学校中参与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师数量较少 , 专门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 。 人工智能课程教师中 , 仅有三成左右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过人工智能教学的相关课程培训 。
综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 《蓝皮书》建议 , 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考虑:一是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二是提高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推动学校教育评价改革 , 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
能力标准:为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及评价提供依据
基于《蓝皮书》的调研结果 , 专家组指出 , 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 是当前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
在此背景下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腾讯教育联手 , 共同推出了《标准》 。 参考国内外相关政策及标准文件 , 并结合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实际 , 从人工智能理解与意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伦理与安全等6个维度提出18项基本技能要求 , 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培养、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对《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 她指出 , 《标准》明确了人工智能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 , 希望这一标准的制定 , 能够成为今后开展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指南 , 也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教师培训以及评价的标准 。
作为《标准》的联合制定方 , 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表示 , 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 , 腾讯教育一直在积极探索青少年人工智能的普及 。 腾讯教育将继续加强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合作 , 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 推进规范标准的落地实施 , 发展有温度的人工智能教育 , 帮助更多的人工智能教师提升专业能力 , 助力更多的青少年成长为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
专家对话:推动AI教育提升学生素养
事实上 , 当前国内已有很多地区和学校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 , 走在行业的前列:今年3月 , 温州就将人工智能教育全面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 发布会上 ,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景高受邀 , 分享了温州在中小学推广人工智能教育的经验成果 。
据朱景高介绍 , 温州市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 , 通过构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大平台、三“三”体系(三阶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十百千”三层次人工智能教师培养体系、“校师生”三维度AI素养评价体系) , 推进人工智能基础建设和示范引领工程 , 打造“五位一体”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