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腾讯三方联手 , 在北京举办了“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成果发布会” 。
其中 , 《人工智能教师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应具备的18项基本技能标准 , 为各地开展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评价等提供了参考依据;《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是基于对全国25个省市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问卷抽样调查权威推出 , 旨在为未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提供有效路径参考 。
文章图片
发布活动现场(举办方供图)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任昌山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雷鸣宇 , 腾讯教育副总裁王涛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委会副会长吴砥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淑明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 ,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景高 , 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朋阳 , 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负责人周丹 , 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人大附中实验小学等院校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们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
专家评议:培养适应智能社会要求的人才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 ,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学习方式 。 近年来 ,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 人工智能课程也逐渐成为中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
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任昌山指出 , 近年来 ,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 , 人工智能教育正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 《标准》和《蓝皮书》的发布 , 对勾勒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指导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具有着重要意义 。 希望研究机构和专家能够坚持需求牵引 , 应用为王 , 服务至上的原则 , 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 推动数字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
当前 , 人工智能、5G、大数据与教育加速融合 , 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快速演进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雷鸣宇结合信通院正在开展的工作 , 对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教育发展提出了三点展望:一是提质增效 , 积极用好网络基础设施;二是示范引领 , 培育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的典型应用;三是注重交流 , 共同挖掘智慧教育的场景和需求 , 促进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委会副会长吴砥对《标准》给予了肯定 。 他指出 , 此前国内对于人工智能教师的能力、标准长期缺乏统一标准 。 “本次发布的《标准》 , 站位很高 , 系统性很强 , 具备比较好的实操性 , 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队伍建设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 , 有利于解决人工智能课程教师能力教学欠缺的问题 。 ”
蓝皮书:人工智能教育或成“课后服务”重要补充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和技术赋能教育的现状 , 腾讯教育和腾讯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 , 历时半年对全国25个省市的16万学生、2万多教师以及1000多名校长展开问卷调查 , 并以此为基础 , 编制了《蓝皮书》 。 发布会现场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小清对《蓝皮书》作了详细解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