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推荐:小心“乱草迷人眼”( 二 )


王秋语表示 , 现在买东西会选择一些大众熟知的品牌 , 对于没听过的牌子 , 即使推荐描述得再好 , 也不会购买了 。
如何不再“乱草迷人眼”?
如今看“种草”图文时 , 许茹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 , “如果一个产品都是‘种草’的红榜信息 , 没什么负面声音 , 而且都是短时间内的测评信息 , 我觉得这就更可能是广告 , 而不是博主真实的体验分享” 。 不仅如此 , 许茹觉得理性对待“种草”推荐也很重要 , 不能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博主发了“种草”文就完全相信 , 要看商品的评价、博主们的内容是否雷同等 , 来综合判断 。
郑文娟说 , 现在自己对于各类“种草”会多比较 , 看下面的评论 。 如果一段时间内密集出现同质化的好评 , 大概率是刷出来的 。 但她坦言这样“挺心累的” , 增加了购物耗时 。
“我觉得平台需要加强管理 , 无论是硬广还是软广都应该标注出来 。 ”许茹觉得 , 自己并非不接受“种草” , 好产品也需要博主测评和推广 , 但应该有一定的限度和标准 , “如果有过分夸大的广告内容 , 应该加强审查和做下架处理” 。
严子安觉得平台要建立起一套评价机制 , 比如通过用户对推文的打分 , 给予该博主一定的信任值等级 , 根据等级确定博主的资质情况 , 这样用户可以点进博主的主页 , 查看到博主的信任值 , 判断推文的可信度 , 形成完整的反馈机制 。 另外 , 平台也要尽到审核和监管责任 , 对于虚假、恶意营销的情况 , 进行限流、删文、下架等处理 , 提高进入门槛 。
严子安认为 , 现在很多推文的营销也不一定是完全虚假的 , 但会刻意忽略产品的不足之处 , 给消费者营造该产品“完美”的感觉 。 所以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 , 要尽可能地多对比几家 , 好评差评结合起来看 。 而且也要理性 , 避免冲动消费 。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王志伟 采访人员 孙山 实习生 徐欣怡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