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海豚露出水面 , 还说起了人话:“姐姐 , 贴贴!‘海豚皮’仿生面膜 , 贴贴抗初老!”
近日 , 膜法世家“海豚皮”仿生面膜电梯广告遭网友吐槽 , 称其海豚声音诡异 , 借用动物营销方式让人感觉不适 。 该公司发布声明称 , 没有任何动物受到伤害 , 决定撤掉“海豚皮”仿生面膜电梯广告 。
客观说 , “诡异营销”并不是规范的说法 , 更多传达了网友听到海豚声音后觉得“瘆得慌”“好诡异”的主观感受 。 在多数电梯广告通过拉高音量、简单重复来引人注意的映衬下 , 用诡异表达加深记忆倒也算是“另辟蹊径” 。 但恐惧程度过高 , 就会让受众选择性忽视广告 , 广告效果难以实现转化 。
膜法世家表示 , “海豚皮”仿生面膜不含任何动物真皮 , 而是膜布触感像海豚皮般光滑细腻 。 借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表达产品特点 ,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 设计思路没什么硬伤 。 经后期配音与拟音合成的海豚音能够与“海豚皮”产品形象、海豚画面保持形象一致性 , 也是惯常操作 。 而之所以商家想要传达“像海豚皮般光滑细腻” , 受众感受到的却是“诡异”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广告设计者没有考虑到场景和内容的适配 。 我们常说 , 电梯广告能够强势抵达受众 , 这种强势也意味着受众是在场景中沉浸感受广告内容的 。 尤其是电梯这一狭小密闭空间下的场景广告 , 带有极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 受众观感体验被放大 , 这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
把视角拉大 , 用真动物营销是不是一律不合适呢?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从创意入手提出“3B”原则 , 即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 。 人们对动物具有天然的亲切感 , 影视剧、广告中动物元素非常常见 。 社交平台上的萌宠垂直领域KOL粉丝数量动辄数百上千万 , 用小猫小狗拍广告也没有引发大面积争议 。 可见 , 并非所有动物营销都会被抵制 。 而Gucci虎年广告由于使用了真老虎 , 即便声明品牌已加入保护濒危物种及其自然栖息地的基金会 , 且“老虎们在一个单独的、安全的环境下被拍摄 , 最后通过后期制作出现在了广告中” , 依然被批评将野生动物“商品化”、把老虎当“道具” 。 不伤害动物安全 , 不背离动物本身野性与特质训练动物表演 , 这是动物营销的底线 。
【“海豚皮”面膜广告 何以惹争议】而当参与面膜广告拍摄的海豚既非野生动物 , 拍摄动作又是海豚与保育员的日常互动 , 不存在动物训练一说 , 且全程在专业人士指导陪同下完成时 , 动物营销合适与不合适的边界也就没那么清晰了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随着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 广告也会朝着更加尊重动物的方向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