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爱民:计算机程序的演进——我的程序人生三十年( 七 )


  • 在中国 , 写代码的人数在 2-3 年后达到高峰 , 10 年后降低一个数量级 。
【潘爱民:计算机程序的演进——我的程序人生三十年】这两年产业数字化全面推进 , 并且都从应用需求做起 , 势必造成大量的人员去做应用功能 , 包括各种数据工程和可视化等 。 随着系统工具的完善以及数字化建设回归理性 , 写代码人员的机会减少 。 好工具的诞生并普及 , 将会削减大量的工作岗位 。 当然 , 数字化的深入也会带来新的代码机会 , 这就看哪些人的再学习能力强了 。
  • 诞生基于中文的编程语言 , 用于应用层逻辑定义 。
这个编程语言从某一个行业中诞生 , 也适用于更多行业 。 结合 NLP 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 , 我们国家的全民编程有望实现 。
以上这些预测是一个程序员的思考 , 部分也承载着我个人的愿望 , 甚至是我当前已经在做的工作的延续 , 或期待要达成的目标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这些预测太现实 , 不够离谱 。
结语
最后 , 我提一下在计算机程序和编程技术发展背后的两个基础原则:
  • 随着计算机程序的使用场景和范围越来越广 , 适应这种广度扩展的基本手段是分层 , 即增加层次;
  • 在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中 , 越是下面的层次 , 越是提供共性的能力 , 反之 , 越往上越个性化 。
随着产业数字化的广泛推动 , 行业操作系统就是一个新的层次 , 而在行业操作系统下面还有一个更加抽象的技术操作系统 。 所谓计算机程序技术的进步 , 就是按照这样的原则使得层次和分工趋向合理 。
本文分别从软件栈、网络、人工智能以及可视化与用户交互的角度回顾了过去三十年计算机程序的演进 , 正好对应了我的程序生涯三十年经历中的一些感悟 。 期待未来十年计算机程序技术继续进步 , 为人类开启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体验 。
作者简介:潘爱民 , 指令集创始人兼董事长、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首席架构师 。 长期从事软件和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撰写了大量软件技术文章 , 著译了多部经典计算机图书 ,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30 多篇论文 。 曾经任教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兼职) , 后进入工业界 , 先后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盛大网络和阿里巴巴 。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移动操作系统、信息安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 。
【END】
本文为《新程序员004 》内容 , 二十年前 , 《程序员》创刊时 , 我们要全面关注软件人的成长 。 今天 , 我们依然初心不变:在一行行代码的背后 , 是一颗颗鲜活的开发者想要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 。 因此 , 《新程序员 004》从潘爱民到 MySQL 之父、MariaDB 创始人 Michael "Monty" Widenius , PostgreSQL 全球开发组联合创始人 Bruce Momjian , 阿里巴巴副总裁贾扬清 , 著名科技作者吴军 , Vue.js 作者尤雨溪……共谈我们的程序人生 , 我们的技术时代 。《新程序员004》即将上市 , 敬请期待 。
?称钉钉将上线“下班勿扰”功能;苹果发生大规模网络宕机;.NET 7 Preview 2发布|极客头条
?速度是 macOS 的两倍?首个支持 M1 Mac 的 Linux 发行版终于出现!
? Secure DevOps!探真科技2022云原生安全产品发布会圆满落幕
一键三连 「分享」「点赞」「在看」
成就一亿技术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