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还表示 , 路特斯将用接管里程和覆盖里程重新定义智能驾驶分级 , 目标是打造出覆盖高速快速路、城市路和泊车场景的端到端智能驾驶 , 同时以更高精度全覆盖的感知能力、更懂博弈的认知能力、更快更稳的规控能力 , 打造路特斯所特有的「赛道级智能驾驶」 。
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另一条路线 , 也是被看做自动驾驶最终应用场景的 RoboTaxi 已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 对此 , AutoX(安途)创始人兼 CEO 肖健雄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只有达到现有网约车相同的实用性 , 彻底拿掉安全员、不限目的、不限区域的自动驾驶 , 才是真正的商业化 。
此外 , 「首席智行官大会」还设置了「大算力时代下的芯片挑战」、「自动驾驶商业化如何走向成熟」两场圆桌论坛 。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寒武纪行歌执行总裁王平、芯擎科技董事兼 CEO 汪凯、路特斯科技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业务线负责人李博 , 就芯片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
2021 年被称作激光雷达上车元年 , 伴随上车的还有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开始突破 1000TPOS 。 这种趋势在杨宇欣看来 , 现在算力已经成为判断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 车企希望通过突出算力值 , 让终端用户对车企的自动驾驶能力有更多认知 。 当前的算力理论上已经可以满足 L2+、L3 自动驾驶系统需求 , 接下来重点是将场景和体验做得更好 。
他还补充称 , 「算力堆料」是一种为后续技术升级的必要冗余 , 从商业逻辑和技术演进来讲 , 芯片企业也需要帮助客户用更小的成本、更高的系统集中度、更低的功耗 , 实现更好的自动驾驶功能 , 这是芯片企业一直在努力 , 也是推动大家技术演进和产品路线中演进的一个点 。
作为代表主机厂需求侧的李博 , 则从另一个维度解释了硬件冗余的意义 。 他提出 , 软件定义汽车 , 硬件定义软件天花板 , 预留足够算力、预留足够传感器 , 是给未来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需求留出冗余 。 否则就像当前的应用程序逻辑上能在老款手机跑通 , 但却无法真正有效运行 。
王平也提到 , 目前汽车在 OTA 趋势下 , 已呈现出软硬件逐渐解耦的趋势 。 相比硬件 , 软件更容易通过 OTA 便捷升级的特点 , 促使车企在算力上做选择性预埋 , 即使这部分现在用不到 。
除此之外 , 特斯拉、小鹏等车企自研自动驾驶计算芯片 , 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 芯擎科技董事兼 CEO 汪凯称 , 这是因为芯片短缺让主机厂更加重视供应链多样性和供给安全 , 另一方面是高算力芯片已经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 供应商芯片越来越难以满足主机厂迭代速度、成本和性能要求 。
但他也认为 , 这种路线面临着诸多挑战:自动驾驶芯片的门槛较高 , 一旦走弯路就将面临巨大的资金损失 , 也将造成规划上的不协调 。 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不同 , 对性能、功耗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 , 还要完成车规级认证 , 周期更长 , 投入也更大 , 需要通过在多款车的应用普及来收回前期成本 , 因此需要推出更包容、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来满足不同车厂的需求 。
此外 , 参会嘉宾还对芯片短缺问题进行了解答 。 一致的观点是 , 目前扩产成本较高 , 芯片商在不敢保证接下来几年还有同样需求的情况下 , 盲目扩充产能 。 尽管当前的产能已经从疫情中恢复过来 , 但去年被抑制的需求还未得到满足 , 真正解决可能要等待明年 。
在第二场关于「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圆桌环节中 ,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官周鑫、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郝佳男、宏景智驾联合创始人蒹软件算法 VP 董健、禾多科技副总裁戴震 , 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