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二 )


三人制机组 , 其中一人失能 , 剩余成员完全可以承担机组任务 。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然后 , 我把目光投向了非常意外的技术状态 。
尾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 , 它主要用来控制飞机的俯仰、偏航和滚转等飞行姿态 。 客机在飞行中 , 其升力位置会伴随着迎角和速度的变化而改变 , 其重心也会因燃油 的消耗而变动 , 而升力则不可能在所有状态下都通过重心 , 因此存在一个不平衡力矩 , 水平尾翼可以平衡这个力矩 。
客机在飞行时会常改变飞行姿态 , 这也需要水平尾翼来增强稳定性 。 可以说水平尾翼是客机的重要部件之一 。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那么航空历史上有没有水平尾翼断裂导致的先例?
1985年8月12日 , 一个深秋的傍晚 , “鬼节”快结束了 , 数百万日本人忙着回老家吊唁祖先 。 执飞日航123航班的一架波音747-100SR客机 , 从羽田机场起飞前往大阪 , 飞机几乎满员 , 机组15人 , 乘客509人 。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起飞后12分钟 , 飞机爬升到7300米高空时 , 垂直尾翼被压差撕断 , 飞机进入起伏循环 , 上下几百米地翻腾 。 虽然飞行员十分了不起 , 与飞机搏斗了半个小时 , 最终还是撞毁在丛山峻岭中 。
而这次MU5735航班的搜索进度和飞行数据又有哪些可能?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以下是根据当时的飞行数据来进行一些假设:
图中的阶段1:飞机忽然之间开始掉飞行高度 , 这个下降率在26秒之内 , 从平飞到每分钟3万英尺 , 这是什么概念?1分钟之内 , 如果飞机保持当前的下降率 , 就可以砸向地面 。
机组可能的反应:一定是先控制住速度 , 高度 , 航向 。 拉升 , 尽一切可能的拉升 。
客舱可能的反应:乘务员也不清楚 , 到底是怎么回事 , 巡航阶段 , 忽然的失重感;由于巡航阶段很多乘客一定会松开保险带 , 很多乘客一定发生了因为失重的弹跳 。 此刻 , 乘务员一定根据客舱施压程序 , 稳定大家情绪 , 提醒每一位乘客系好安全带 。
飞机技术状态:是不是因为水平尾翼处 , 发生了卡阻?乃至飞机尾翼结构处发生了裂纹?后部客舱连接水平尾翼处开始有裂纹?
阶段2:在机组和客舱乘务员共同努力下 , 长达56秒的时间 , 飞机的下降率一直在减少 , 乃至一度 , 它的下降率几乎停止 。 乘务员和旅客可能几乎觉得这只是一个晴空颠簸 。
但这只是假设水平尾翼之前出现了裂纹 , 那么经历了这56秒的姿态修正 , 水平尾翼一定承担了更加大的载荷 , 这为第3阶段埋下了伏笔 。
阶段3:忽然之间的下降率 , 就是此刻忽然之间的下降率 。
水平尾翼的结构件达到了设计载荷的极限 , 发生断裂 。
客舱发生严重释压 。 后舱清醒的旅客开始因为惊恐向前排移动 , 导致飞机的重心发生移动向前 。 最终造成非常大的低头力矩 。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我有太多疑问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