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长尾它一定是存在的 , 因为各种客户对于工作负载的需求不一样 。 多样化和长尾需求在那个市场一定存在 , 只不过存在一些底层逻辑 , 要有规模才敢做长尾 。
第二 , 信息、东西多了就会有噪音 , 那怎么选择呢?最核心的还是最佳实践 , 这对于初创企业是最好的 。 因为一般来说初创企业都能找到投射 。 只要了解初创企业是做哪个行业 , 解决的客户问题是什么 , 就大概能了解他们IT的工作负载和特性是什么 。 所以我是觉得最佳实践能让客户从小做起 。
当作为一个初创企业 , 在做架构的时候有没有一些原则来遵循?我觉得至少有几个原则可以遵循 ,第一个是是否面向全球的架构;第二 , 由于没有包袱 , 所以生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是云原生 , 完全没有必要经历非云原生 , 然后到云原生再往上转 。
Nathan:
能不能请殿令介绍一下 , 如果我是一家初创企业 , 作为一个合作伙伴 , 我会在亚马逊云科技内部经历怎样的历程?在这些过程里面我可能会获得一些什么样的成长?也可以举一两个和我们在比较好合作的例子 。
倪殿令:
我就举一个例子 , 正好它是GGV的被投企业 , 叫映云科技EMQ 。 2018年成立 , 最早其实就在中国发展 。 EMQ是做物联网(我们叫数据基础设施物联网的软件提供商) , 最重要就是做中国的客户 。 中国的客户 , 需求是很高的 , 因为每个客户都有不同的需求 , 就没有办法都去满足 。
后来他们找到了我们 , 我们两项东西帮助了他们 。 第一是帮他们出海 , 把他们在中国积累的这些经验 , 应用到全世界五大洲的所有客户上 。 正好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有很多IoT的物联网客户 , 映云资本通过连接传感器设备的收集、边收集 , 然后送到云端去分析 , 再去做深入挖掘 , 把这种能力输出到全球 。 第二 , 我们在很早期的时候帮他们做了SaaS化 , 因为最终所有的软件卖许可 , 最终要扩展的肯定是云化 。 从这点上来讲 , 其实是帮助他们走向全球 , 把他们在中国积累的经验能够服务于全世界各式各样的客户 。 到目前为止 , 这家企业其实是社区化的 , 包括全球主持的主要成员 , 和一些社区的创始者 。 他们在网上所连接的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 连接了1亿多台物联网设备 , 并发数量是非常大的 。 从这一点来看 , 他们利用了我们全球的资源 , 包括我们帮他们去做产品的迭代 , 去做规模化 。
Nathan:
作为外企职业经理人 , 两位在职业道路发展上都非常成功 。 我们想请两位在职业发展上以及工作习惯上分享给我们一些小建议 。
倪殿令:
我觉得把一件事情做好 , 首先第一点就是 , 你要想清楚 , 在这件事情的不同阶段 , 你要知道做什么 。 第二点就是我觉得要做真实的自己 , 做你喜爱的事情 。
顾凡:
我也分享一点 , 我的职业生涯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 但我确实有一个思路 , 还是说你喜欢什么 。 我是比较喜欢琢磨客户需求和如何用产品的方式去解决 , 所以我的职业生涯发展里面有一个主逻辑 , 就是围绕着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这跟我的能力和兴趣是相关的 , 但是这点是不够的 。 因为做产品 , 如果只是集中在这个产品研发 , 产品定义和产品沟通等都还不够 , 得锻炼整个看大局的能力 。 所以我觉得 , 可能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比较像有个主逻辑 , 然后跨界了很多次 。 跨界的好处就是 , 你有没有学习的兴趣 , 和你跨界时有没有个逻辑串着 。 反正我跨界能串的逻辑就是产品 。
Lily:
我觉得大家都太谦虚了 。 欢迎大家加入亚马逊云科技 , 跟两位老板学习 , 求职简历在亚马逊云科技官网就能看到 。 我们也非常感谢两位嘉宾 , 感谢 Nathan , 今天帮我们讲清楚了亚马逊云科技这个伟大又有趣的公司 , 也欢迎大家积极试用亚马逊云科技的产品 , 登录亚马逊云科技的网站 , 点击试用 。 如果想要折扣的话 , 大家可以直接找我或者找创业内幕小助手 , 我们直接来联系亚马逊云科技这边的销售同事 , 帮大家拿到好折扣 , 欢迎试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